广东五年军地互办实事4000余件,建成160条双拥一条街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11-14 10:11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出“七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改革创新,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系列报道,首期聚焦全省双拥工作,探访广东“努力在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上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全省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胸怀国之大者,紧盯军之大事,全力服务“两个大局”,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广东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

完善“双清单”制度

五年军地互办实事4000余件

2025年6月,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双拥办主任会议在广州召开,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对广东的双拥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近年来,广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战略考量,强化“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双拥桥梁纽带作用,形成军民团结奋进的生动局面,把广大军民的意志力量凝聚在党的旗帜下,激发军民同心同力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各级党委政府把双拥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军地建设发展规划。广东省委、省政府带头落实党委议军会、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制度。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八一”、春节期间率队慰问驻粤部队官兵。各级定期召开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军地座谈会,理顺工作机制、破解发展难题,全省上下形成党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

广东不断拓展新时代双拥工作新领域新内涵,持续完善“双清单”制度,5年来军地各级互办实事4000余件。全省累计投入经费40.8亿元,帮助驻粤部队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1473项。例如,广州为海警某部援建的集装箱板房,得到海警部队高度称赞。

此外,广东深入开展“城连共建”“城舰共建”活动,形成军地互动的良好“双拥”氛围。

深入开展“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情系边海防官兵”等拥军优属活动,全省各级走访慰问边海防部队500余次、拨付慰问物资经费2400余万元,投入7000余万元为边海防部队办实事近400项。

广东弘扬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光荣传统,着眼急难愁盼,依法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帮助官兵解决后顾之忧。5年来,全省接收安置转业军官7727人、退役士兵11万余人,安置随军家属4600余人,优先安排军人子女入学近3万人。

“以服务部队为主线,只要是部队建设遇到的困难,地方都会尽量想办法协助解决。”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优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立畅顺的军地联动机制,做好军地协调,为部队排忧解难,是双拥工作部门的重要职能。

推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

广东今年拿到历史最好成绩

2025年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召开。广州、深圳、珠海、湛江等19个市和连平、南澳2个县获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上一届广东是16个地级市和1个县获得该荣誉。这一届增加了4个,非常不容易。”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优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5年,广东的双拥模范城创建工作迎来了历史最好成绩,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图片

云浮市举办端午节进军营拥军活动。通讯员供图

近年来,广东深化“创新发展”理念,着眼广东驻军大省、兵源大省、安置大省的特点,发挥经济大省、科技强省的优势,努力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双拥共建工作格局。

在此次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中,广州成功荣膺双拥模范城“十连冠”的好成绩。

“企业成立的前十年,主要解决了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应用的国产化替代;最近十年,我们深耕海洋产业,尤其是海洋声学装备的研发。目前,我们的部分海洋声学产品已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广州市海珠区,驻穗官兵代表们走进优秀企业参观交流,聆听讲解。

“科技强军不仅是军队的事,也是时代赋予地方的课题和责任。”广州市双拥办相关负责人说,广州始终把支持部队备战打赢作为双拥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助力提高科技创新对军队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

近年来,广州全力支持科技强军兴军,组织带动市域内人工智能、新型材料、大数据、无人技术等新域新质力量助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形成了上下贯通、全域联动的拥军新“矩阵”。

深圳市今年也迎来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示范区,深圳也是科技拥军的代表。

在深圳市龙岗区某无人机实训基地,侦察兵退役的王教官在考取了无人机教练资格后,负责在实训基地教授部队学员操作无人机,如今已为部队培养200多名“飞手”,并有学员在演习中因操作无人机立功。该基地由龙岗区政府与科技企业共建,配备先进的无人机模拟训练系统,近年来为部队输送了大批无人机操作人才,成为科技拥军的典范。

以科技信息优势提升双拥工作效能,广东各地深入挖掘科技信息产业潜能,提升科技信息服务练兵备战水平,努力让产业优势、科技优势为军事赋能。

图片

湛江举办“爱我南海 矢志报国”主题国防教育活动。通讯员供图

湛江市作为驻军大市,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双拥工作“湛江模式”,今年也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2024年5月,湛江市修订出台《湛江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办法》,在原有基础上扩大了享受优待的军人群体,持续加大中考优待力度,优待力度走在全省前列。

为了更好解决“军娃”入学难题,南部战区海军与湛江市政府签约,军地共建湛江南海学校,于2023年8月正式启用,面向军地招生,可提供3600个优质学位,尽最大可能满足学位需求。

走进湛江南海学校,永兴岛班、赤瓜礁班、中建岛班、永暑礁班……一个个颇具国防色彩的班级名称引人注目。“以南海岛礁命名班级,是称谓的变化,更是精神的传承。有助于打造精神育人平台,推动国防教育活动走深走实。”当地有关负责人称。

此外,部队官兵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讲座,邀请孩子们参加“海军开放日”活动,实现“浪花白”与“红领巾”的温暖邂逅场景,也在湛江南海学校频频出现,实现了军地共促教育进步的双向奔赴。

据了解,为共同呵护好官兵“后代”,近三年来,湛江市累计解决了3000余名现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子女教育入学优待事项,激励着部队官兵安心服役、建功军营。湛江“教育拥军”的成果经验获中央、省、市30多家主流媒体集中宣传。

着力提升保障能力

全省投入4.8亿元推动优抚医院改革

近年来,广东各地各部门通过调动各方资源,着力提升保障能力,积极探索拥军工作创新发展,为部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025年9月16日,广州市白云站,一批批携带行囊、身着崭新军装、胸戴大红花的入伍新兵在这里整装待发,奔赴所属部队报到。根据南部战区调度中心统一部署,2025年广东地区秋季入伍新兵运输工作于当天启动,时间约一周。 

图片

2025年9月16日,广东省军用供应站全力护航秋季入伍新兵,打造新兵温馨驿站。通讯员供图

为做好入伍新兵的中转保障工作,广东省军供站在全省多个高铁站大厅开展暖心护航,24小时值班,为入伍新兵提供后勤保障。

“加油。一路顺风。到部队好好干!”车站大厅的中转保障驿站内,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为陆续抵达的入伍新兵递上热气腾腾的餐食、军供大礼包,并为他们送上真挚的祝福。

记者获悉,今年的秋季新兵运输保障中,省军供站启用了军供智慧厨房,使用炒菜机器人、万能蒸烤箱、自动切菜机等智能设备,实现高效精准供餐,大幅提高了应急保障、持续保障、大规模保障能力。

此外,为了提升全省在军供饮食保障方面的水平,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于今年5月专门举办全省军供系统“粤菜师傅”培训班活动,为期30余天。培训班设置了粤菜烹饪、营养配餐、食品安全等5大模块课程,安排含6名国家级烹饪大师在内的10余名师资力量现场授课,全省10个军供站共30名在编业务骨干参训。活动旨在锻造“技艺精、反应快、保障强”的军供饮食保障队伍,为服务部队战斗力提供坚实支撑。

“不仅退役军人能够按照政策享受医疗优惠,退役军人的家属也有相应的荣军优惠,实实在在省到钱了。”在广东省第一荣军优抚医院,一位曾服役12年的退役军人向记者感慨。

医院党委书记范佩文介绍,近年来,在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该院在推进优抚医院改革过程中,坚持走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之路,统筹推进学科、设备、服务“三位一体”能力提升工程,在优抚事业单位改革发展进程中跑出“加速度”,该院获评三级康复医院和全国区域型优抚医院,提前一年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近两年来,省第一荣军医院聚焦专科能力提升,新建了营养科、心理科、高压血氧中心、骨与关节康复科、重症医学科等8个科室,通过“设备+人才+技术”协同发力,构建起覆盖急危重症、慢病管理、康复治疗、心理健康的全生命周期诊疗体系,推动医院综合救治能力跨越式提升。

除自身发展外,省第一荣军医院还积极借助外部力量,与多家大型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关系,促进医疗水平的提升。

如今,该院在开展退役军人医疗服务方面,实现了身份认定系统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数据库的无缝对接,在结算中体现优惠。对于省外的退役军人,核实身份后该院也能给予相应优待。

“无论退役军人来自广东还是其他省份,只要来到我们这里,就是我们要尊崇的对象。”医院党委书记范佩文说。

记者从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了解到,目前,全省共有各级优抚医院12家,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少部分建于七八十年代。以前,荣军优抚医院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保障残疾军人或疗养对象。在多年发展过程中,荣军优抚医院面临着服务对象减少,功能相对单一,可持续发展活力不足等局限。

2022年6月,退役军人事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优抚医院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启动了优抚医院改革。

2023年,广东将优抚医院改革纳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改革发展工作目标、分工等。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牵头起草《广东省优抚医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于2023年8月会同省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

《实施方案》明确了广东优抚医院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内容包括优化布局,融入地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战时指挥体系,推动优抚医院更好服务医疗卫生发展事业和强国强军事业等。

广东坚持以实战需求为牵引,先后投入4.8亿元推动全省优抚医院改革发展,目前取得阶段性成效。

例如,通过推进科室建设,省第一、第二、第三荣军优抚医院的内设医疗机构由43个增加到了88个。医疗床位、荣军疗养服务保障能力大为增加,医疗水平加快提升。各优抚医院通过面向全国退役军人提供优先优惠服务,累计惠及约40万名退役军人。

“改革的方向,就是既要增加国防需要的部分,也要通过不断提升优抚医院的服务能力和影响力,积极融入地方发展,在平时也能发挥作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拥军优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目前,全省优抚医院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浓厚社会化拥军氛围

全省建成160条“双拥一条街”

2025年9月29日上午,广州市天河区首个商圈型双拥广场在广州东方国际商业广场授牌启动。

该双拥广场打破传统的“单一展示”局限,整合20余家涵盖影院、餐饮、超市、亲子服务领域的商户,组建起拥军服务矩阵,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军烈属及退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即可享受专属折扣与优先服务,真正让“双拥精神”从城市文化理念转化为“日常可感”的生活体验。

“军休+长者”饭堂、“崇军客栈”“沙面双拥示范岛”“长洲双拥街”“双拥水兵港湾”……在广州,不断有更多现役军人和退役军人享受优待的新场景被“解锁”,让军人军属得实惠、让退役军人获尊重,让军人职业受尊崇。

“拥军优属不仅要靠党委、政府,还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广州市双拥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广州探索完善行业拥军、社区拥军、企业拥军等社会化拥军新模式,持续拓宽社会化拥军“朋友圈”。数据显示,广州汇聚了全市教育、科技、人才、文化、法律等各方资源,发动4000多家企业参与形式多样的拥军活动,让尊崇军人在英雄城蔚然成风。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东莞市,东莞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引领带动全市1043家企业加入爱国拥军行列,涌现出第三届全国“最美拥军人物”莫浩棠等一批爱国拥军先进人物。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珠海市,近十年来,珠海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先后组织42家企业与基层连队共建结对,组织400多家企业、50多个社会组织开展“双百拥军行”活动,筹集慰问物资总额超800万元。

在全国双拥模范城深圳市,“海上双拥号”客轮面向全国现役军人、烈士遗属等优抚对象提供“一免两优”服务,最高可享受50%的票价优惠。目前,“海上双拥号”客轮已接待官兵及家属超5000人次。

近年来,广东注重以社会力量厚实双拥工作氛围,探索优质拥军惠军服务,“政府搭台、社会唱戏”的社会化拥军模式已成为广东闪亮名片。

全省共建设双拥主题公园、展览馆、博物馆183个,建成“双拥一条街”160条。通过建立社会化拥军名录,成立行业拥军联盟,常态化组织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帮扶、文艺演出等拥军活动,提升了整个社会面对拥军崇军的认知水平,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爱国拥军氛围。

图片

2025年4月11日,“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会在广州举行。

此外,广东还充分用好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梅州三河坝战役纪念园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南粤双拥·薪火相传”“老兵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举办“致敬南粤丰碑”英烈讲解员大赛、英烈故事进校园活动,选树宣传“最美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活动,推动红色血脉生生不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创表示,广东是兵源大省、驻军大省、安置大省,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优良传统。新时代新征程,全省双拥系统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将服务部队练兵备战作为新时代新征程退役军人工作主题主线,进一步完善双拥工作机制,优化拥军工作布局,巩固发展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为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为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做出广东新的贡献。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吴笋林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吴笋林 杨伽 叶孜文 卢婉珊 赵青

设计:张许君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