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闪耀十五运,湾区共绘体育新画卷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5-11-14 20:23
图片

南国冬日,热情涌动。

近日,由广东、香港、澳门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全运会如火如荼进行着。这场跨越三地的体育盛会不仅展现了顶尖的竞技水平,更以其随处可见的文明现象,绘就了一幅现代体育的文明画卷。

从运动员到志愿者,从观众到市民,一个个文明举止正汇聚成十五运会最动人的风景线。

图片

11月9日晚,十五运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幕。

赛场内外,十五运会的参赛运动员们用行动诠释着“体育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现了超越胜负的体育文明境界。

不骄不躁,是运动员的基本素养。男子10米气步枪个人决赛中,2024巴黎奥运会射击项目两金得主盛李豪战胜对手夺冠,在广东射击馆首次站上全运会最高领奖台。“运气比较好,状态也比较好。”赛后面对一众媒体,盛李豪谦虚地总结自己在这场决赛的表现。

恪守规则,在运动员们的言语中流露。11月12日晚,十五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33岁的中国泳坛名宿孙杨,由于抢跳最终被取消比赛资格。“没关系,调整好心态,下一个目标是把浙江队的集体项目游好。”离场时,孙杨虽面露遗憾,但面对裁决时,却展现出了对比赛规则的尊重。

尊重对手,是每位优秀运动员身上熠熠生辉的体育精神。全运会女排赛场上,坐拥“世界第一主攻”朱婷的河南队以3比0战胜四川队。比赛中,四川队小将袁果在网前扑救失败,重重摔在地板上。这时,原本已退至中线准备庆祝得分的朱婷,毫不犹豫地回到前场、探过球网,蹲下身子用胳膊撑住地板,把四川姑娘拉了起来。这一刻,运动员在拼搏中惺惺相惜的体育精神,超越了比分的高低、比赛的胜负。

图片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城市志愿服务站。

除了运动员,十五运会期间,数以万计的志愿者如同一个个“赛场精灵”,用专业和热情保障了赛事的顺利进行,展现了东道主的文明形象。

服务观众是志愿者的首要职责。在各大场馆出入口,志愿者们耐心引导观众,为长者、残疾人提供贴心帮助;信息亭前,他们不厌其烦地回答各种问题,成为赛会的“活地图”。“这是看比赛以来最舒服最贴心的一次体验。”深圳一位刚做完膝盖治疗、行动不便的观众真诚点赞了志愿者的暖心服务。在十五运会宝安体育场,她被一次专业热情的无障碍引导,“治愈”了身体的不便。

引领氛围方面,志愿者们灵活调动现场情绪,使开幕式和赛场既热烈又有序。挥舞双臂、跳跃欢呼,活跃观众席氛围,在开幕式现场,2000余名粤港澳“小海豚”志愿者,化身营造现场观演氛围的“气氛大师”“暖场高手”,用专业的服务与热情的表现,共同传递着东道主的城市温度。

从容应对突发事件,则更显志愿者应变能力和文明素养。10月20日下午,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两位学生志愿者,在深圳机场接到一名自由式小轮车项目的技术官员身体不适的反馈后,迅速反应,立即将其引导至机场等候区休息,并配合协调机场医疗急救人员赶赴现场。经急救人员妥善处理后,该技术官员的身体状态当天就得以恢复。

图片

十五运会跳水项目在位于广州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开赛,观众热情参与、文明观赛。

与此同时,十五运会赛场内外的观众,也用文明的观赛行为,共同营造了尊重竞技、专注比赛的氛围,展现了新时代广东观众的精神风貌。

文明观赛不喧哗,正成为观众的自觉行为。十五运会成年篮球组比赛刚刚结束,在素有“全国篮球城市”之称的东莞,热情而有序的观赛氛围,成为了展示广东文明赛场的标志。

同样,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十五运会的跳水比赛,因聚集了多位奥运冠军而备受关注,为期9天的比赛周期里,共产生了14枚金牌。运动员从准备起跳,到犀利入水,观众则从屏息等待,到报以欢呼,这种张弛有度的观赛礼仪,为运动员们创造了最佳的竞技环境。

体育圈“去饭圈化”,在十五运会期间,也得到了制度保障。11月4日,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实施拉踩引战、互撕谩骂等体育饭圈不良行为”的突出问题,为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的清朗网络环境,保驾护航。

当运动员以尊重诠释体育真谛,当志愿者以服务温暖八方来客,当观众以素养提升观赛文化,十五运会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赛事,成为一场文明互鉴的盛会。

珠江潮涌,文明花开。十五运会留下的不仅是破纪录的成绩,更是那份浸润在每个细节中的文明底色。这场盛会证明,体育不仅是力量的角逐,也是文明的展示;比赛不只有奖牌的归属,更有人性的光辉。


撰文:南都N视频记者 朱唯信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