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指尖神经”突围,国产玩家凭何撕开百亿市场缺口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资讯
原创2025-11-16 23:53

南都讯 当优必选Walker X完成“拧瓶盖”动作、工程师让千里之外的越疆机器人煎牛排时,机器人“指尖”的触觉传感器正成为改写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且随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临近,正撑起一个2030年预计达百亿规模的市场。今年高交会上,成立不到一年,4个月完成三轮融资的深圳企业猿声科技,携核心触觉传感技术及系列产品参展,正以“空间编码的多维压阻”差异化技术路径,撕开国产替代的口子。 

图片

从“单点突破”到“全栈竞争”的技术突围

触觉传感器的技术江湖,早已不是单一方案的天下。当前市场存在压阻、电容、压电、光学、电磁等主流路线各有优劣。例如,光学式分辨率达微米级却依赖算力,电磁式不仅抗干扰弱还成本高,电容式灵敏度突出却易受噪声影响。而猿声科技则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全栈式突破。

“传统技术路线要么卡在性能瓶颈,要么困于成本高墙。”猿声科技创始人兼CEO侯宁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团队从成立之初,围绕“赋予机器人真实触觉”的核心使命,构建了完整的触觉智能技术体系,涵盖从传感器硬件、数据模态建模,到整机平台的全栈产品线。

图片

其自主研发的Tacta系列感算一体多维触觉传感器,专为机器人灵巧手应用设计。产品突破了传统视触觉与霍尔效应类触觉技术的性能瓶颈,基于空间编码原理实现超薄高密度多维力感知,是当前行业内开创性的产品。

这种技术突破直接体现在产品落地中。在2025年高交会上,猿声科技展示的Quadrinity高交互人形机器人平台,搭载Tacta系列感算一体多维触觉传感器与HexSkin大面积触觉传感器,帮助灵巧手实现精细操作。其中,HexSkin电子皮肤更实现单台机器人全身覆盖成本低于万元,为全身触觉感知的大规模应用扫清了成本障碍。

侯宁喆认为,当前多数机器人触觉感知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短板相对明显。而且无论是人类还是机器人对触觉的需求本质上,都可以服务于灵巧操作的需求,支撑机器人完成精细作业,以及用于人际交往和与外界环境的交互及安全保障。“就是覆盖‘干好活’的操作需求与‘安全交互’的适配需求。”

图片

短期获三轮融资背后的“赛道逻辑”

2025年的触觉传感赛道,资本热度堪称“现象级”。猿声科技自1月成立以来,获得深圳科创学院、启高资本、柯力传感三轮投资,这种融资速度在机器人细分领域实属罕见。这一速度的背后,既是资本对赛道的爆发潜力的认可,也是市场对其顶尖团队与“多维压阻”这一独特技术路径的支持。

1999年出生的侯宁喆,是一位连续创业者,博士在牛津大学Oxford Robotics Institute从事机器人触觉方向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其团队还包括一线研究所科研人员、大厂机器人老将,以及在技术社区中拥有百万访问量、连续多年名列领域榜首的技术专家,具备从基础探索到工程转化的全链路创新能力。

图片

“深圳整体供应链都非常成熟,这对做硬件创业的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先发优势。比如说,我们做视觉传感器有一个核心的MCU的部件,发现使用的一款不适合,会出现不良品的情况,但又可以很迅速地在深圳或周边城市找到合适供应商,并闪送到办公室。”侯宁喆采访中提到,之所以选择深圳创业,既是大湾区全球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客户高度集聚的优势,还有政策对新型科研技术落地的支持。

“我们作为年轻人和具身智能行业从业者,对行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倾向于高盛研报提到的,到2030年人形机器人可以在C端大批量落地。”侯宁喆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短期聚焦灵巧手触觉量产落地,中期推动全身电子皮肤规模化,长期构建触觉大模型生态,推出支持多模态融合的触觉大模型,助力人形机器人实现“类人级”触觉交互。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嘉琳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