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1月14—15日,第二届中国低空经济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论坛上,多项由深圳深度主导、行业高度关注的标志性成果集中发布,为全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本”。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海内外专业观众,共同探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产业链企业集中亮相
高交会首日,16号馆开展即人气爆棚。来自低空基础设施、无人机系统、eVTOL、低空数字化平台、动力系统、材料制造等领域的企业集中亮相,呈现行业全生态最新技术与场景示范。多个展台前排起体验与咨询长队,充分体现低空经济市场吸引力与产业活跃度。
当前,低空经济逐渐呈现出开放复杂“巨系统”的现状,低空经济的下一步发展路径在哪里?如何探索融合路径?在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航空动力专家刘大响认为,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为提升国家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带来新的机遇,应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健全资金保障和法律支撑,强化统筹调度,持续提升“空中生命线”的体系化水平,使低空经济更好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会长、东部通航董事长赵麒提出行业倡议。他强调,低空经济要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安全、发展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安全是行业发展的前提,任何创新都要在安全可控的框架内实施;发展是产业壮大的关键,要推动低空技术走向民生场景,让技术真正“用得上、用得好”;良好的产业生态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低空经济不是单一主体的竞争,而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紧密协同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有序竞合、合作共赢的良性环境。
重磅成果集中发布为行业提供“深圳样本”
11月15日,在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低空经济产业高峰论坛上,三项由深圳深度主导、行业高度关注的标志性成果集中发布,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深圳样本”。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2.0及标准化路线规划》。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赵文娟介绍,新版体系首次构建“纵向分层、横向支撑”的框架结构,覆盖飞行活动、基础设施、设备技术、运行管理、应用场景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低空治理现代化提供制度底座和协同规范。
此外,《深圳市低空经济发展白皮书(2025)》重磅发布,DIKI深圳低空产业智能分析平台首次公开亮相。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深圳发展改革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所所长韩维伟表示,白皮书立足深圳在低空经济全产业链的整体实践,对当前低空经济发展的格局变化、趋势特点和关键方向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前瞻性研判,为政府决策、行业布局和社会各界认知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也为全国范围内的低空经济探索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深圳视角”。
DIKI深圳低空产业智能分析平台则覆盖“数据采集—智能分析—风险预警—产业洞察”全链条能力,可应用于空域管理、企业运营、场景监管、产业研判等多场景。DIKI的推出,标志着深圳在低空数字底座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未来构建“可感知、可调度、可治理”的智慧低空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张艳丽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刘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