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房地产行业站在从“规模红利”向“品质价值”转型的十字路口,一场旨在破局的重磅行动在深圳启幕。11月15日,由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主办的“好房子与美好住区”研讨交流会在深圳召开,并全国首发《“好房子与美好住区”深圳倡议》。这份倡议首次明确提出“好房子”的五大核心价值体系,旨在为全国的行业转型提供一个清晰的“深圳样板”。
协会牵头,推动房地产行业从“造房子”向“造生活”深度转型
在人民群众对“住有宜居”需求日益迫切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亟须从“造房子”向“造生活”深度转型。此次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与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主动作为、率先发声,以“全国首发”的“好房子”专项行动,打破行业转型期的探索壁垒,成为推动行业价值重塑的“核心引擎”。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沈月祥在致辞中明确指出,行业协会联合发起本次行动,绝非简单的行业交流,而是立足国家战略高度,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推动住房品质从“达标”向“优质”跨越的责任之举。“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不是口号,而是行业必须兑现的民生承诺。”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其光在主题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协会选择在深圳首发“好房子”倡议,正是看中深圳作为改革创新“试验田”的基因优势,希望以深圳实践为起点,为全国行业转型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路径方案,这既是行业协会的行业使命,更是房地产行业服务民生、助力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好房子密码:
并非单一建筑产品,而是硬件、服务、社群融合的生活场域
上午,与会嘉宾集体走进天安云谷智慧产城社区,实地考察“好房子”技术应用与“美好住区”运营模式——从绿色建筑技术的落地,到智慧管理系统的运行,再到社区社群活动的常态化开展和艺术、文化、教育空间配套,直观感受“好房子”不是单一的建筑产品,而是“硬件+服务+社群”融合的综合生活场域。
作为行业创新实践的标杆,天安云谷从建设之初就以“关爱、智慧、绿色、共享、开放”为理念,依托3D数字孪生与智荟营建系统保障高质量建设,引入华为终端等重点企业并建立战略合作,打造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绿色无废社区等示范样本。此次在天安1号高品质住宅项目打造过程中,又创新提出了“在附近更幸福”的理念,通过自营超三万平方米“幸福力中心”,在构建涵盖全优教育、全龄健康、艺术人文等多维度的“附近生活运营体系”的一系列构想和做法,擘画了一个全龄全维的国际化幸福社区。这种“眼见为实”的考察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好房子与美好住区”的实践样本。
思想碰撞,行业专家从多维度为行业转型“把脉”
深度研讨环节,行业专家从政策、规划、案例、实践、市场等维度为转型“把脉”。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秦虹指出,从“好房子”升级至“美好住区”,是从“空间”到“载体”的认知升维,需要多维度发力构建“美好生活载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朱子瑜则强调,“好房子”规划需跳出“只看空间”的传统思维,聚焦居民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市场数据同样支撑转型方向。克而瑞集团董事长丁祖昱指出,“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是行业突围的必然选择。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总裁杨毅结合实践,提出“好房子必须在好住区,好住区必须有好运营”的创新观点,认为应通过打造高品质居住空间来吸引创新人才、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锻造城市创新极。
在主题沙龙中,多位嘉宾展开深度对话。从建筑设计的“技术创新需融入人文关怀”,到绿色建材是“好房子的基础支撑”,再到“完善好房子评价体系”的建议,多元观点在协会搭建的平台上形成共识,为行业转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养分。
首次系统性提出“好房子”的五大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大会的核心成果,《深圳倡议》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好房子”的五大核心价值体系:
区位价值:选址需兼顾当下便利与未来发展。
产品价值:聚焦建筑质量、空间设计与绿色低碳。
服务价值:要求从基础物业升级为全周期生活服务。
社群价值:倡导构建有温度的社区共同体。
成长价值:确保住区能随时代发展持续迭代。
这五大体系,进一步定义了什么是“好房子”,推动行业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创造”,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从“造楼盘”到“造生活场域”。
《深圳倡议》明确呼吁全行业以绿色低碳为发展底色,以科技赋能提升居住品质,以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打造美好社区。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陈荣梅
深圳市房地产业协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