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上内容由AI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备受业内关注的阿里对申通购股权行权悬念再度延期。11月17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陈德军、陈小英及股东上海德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德殷投资”)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网络”)签署了《经第二次修订和重述的购股权协议之延期协议二》(简称“《购股权延期协议二》”),将购股权行权期二度延长至2028 年12月27日(含当日)。
如若行权,阿里网络将成申通快递第一大股东
购股权行权期间,阿里网络有权向德殷投资和陈德军、陈小英发出书面通知要求购买:上海德润二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德润二”)100%的股权,或德润二届时持有的4.9%的申通快递公司股份,以及上海恭之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恭之润”)100%的股权或恭之润届时持有的16.1%的申通快递公司股份。涉及购股权的总行权价格为人民币52.76亿元,折合每股价格人民币16.413元。
截至收盘,申通快递股价为15.17元/股,下跌2.76%。有投资者预计,受此消息影响,申通快递明日股价可能持续下跌。德润二与恭之润目前分别持股申通快递4.9%、16.1%的股份。也就是说,如若行权,阿里网络对申通快递持股比例将达46%,成为第一大股东,申通快递的实际控制人可能会发生变更。
公告显示,德殷投资、陈德军、陈小英及阿里网络曾于2021年9月24日签署了《经第二次修订和重述的购股权协议》,阿里网络有权在2022年12月27日(含当日)前购买上述股权。到期后,德殷投资、陈德军、陈小英及阿里网络将购股权行权期延期至2025年12月27日(含当日)。
申通快递表示,上述《购股权延期协议二》是基于约定的原行权期于2025年12月27日即将到期,相关方一致同意对《购股权延期协议》进行修订,《购股权延期协议二》项下约定的股权/股份转让尚未发生,且未来阿里网络是否行权、拟行权的比例尚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购股权延期协议二》的签署不会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也不会对公司的内部治理和规范运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自2020年申通快递获阿里增持后,二者的融合不断深入。2023年,菜鸟供应链以38亿元收购申通快递25%股权,成为其第二大股东。2024年,申通联手菜鸟设立17亿元物流基金,投资物流不动产,申通还参与了菜鸟与人保资本共同设立的仓储物流股权投资基金。2025年7月,申通快递宣布以3.62亿收购菜鸟旗下丹鸟物流,将战略性切入高端市场,加快申通推进品质快递网络体系的铺设和优化升级,并提升业务和收入规模。
最大变数推迟,加盟制快递排名争夺仍将继续
受下半年来国内快递行业“反内卷”的涨价影响,据国家邮政局统计,6月~8月,全国快递业务量的同比增速从15.8%、15.1%放缓至12.3%;快递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速从9.0%、8.9%放缓至4.2%。在此背景下,申通快递7月~9月的单票价格逐月攀升,对应的业务量增速逐月放缓,其中9月更是放缓到个位数,已连续五个月低于同期行业平均增速。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与洗牌依然激烈。从市场份额来看,今年前三季度,顺丰、申通、圆通市场份额都有略微提升,申通与韵达市场份额基本持平,均为13%,在加盟制快递企业中暂居于中通、圆通之后。不过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在第三季度,申通65.15亿件的业务量反超韵达,加上今年二季度以来申通的业务量增速较韵达更显著,未来二者差距存在进一步拉大的可能性。
申通快递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5.46亿元,同比增长13.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40.3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28.55%,主要系本期公司月结客户收入规模上升和公司减少末端加盟商面单预收款所致。截至报告期末负债总额合计176亿元,负债率达到63.1%,为历史较高水平。
在上述背景下,阿里能否对申通行权一事,被业内视为影响现有快递行业格局的重大变数。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对南都记者指出,购股权行权再度延期,意味着加盟制“弱势”快递的排名争夺重新燃起了悬念,谁是最终垫底者的胜负争夺将继续。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今年不断减持企业股权以收缩投资版图,涉及出行、文娱、科技、零售、物流等多个领域。在物流领域,阿里控股企业出于聚焦自身发展战略及筹措资金等目的,今年早前曾数次减持圆通,使得阿里及菜鸟等一致行动人对圆通持股比例下降至18.75%。此外,阿里对韵达的持股比例也从2%减少至今年上半年的0.71%。5月还有消息显示,阿里巴巴与投资银行接触,探讨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减持其持有的中通快递少数股权。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