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出“七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改革创新,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系列报道,第三期聚焦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成果,探访“努力在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上走在前列”的广东实践。
目前,围绕打造“四如”服务保障体系目标,全省共建成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点27977个,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不断取得新突破。
加强阵地建设
全省建成五级服务中心站点27977个
在广东,今年“九三阅兵”前夕,一枚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被送到部分抗战老兵手中,深刻体现了党委政府对退役军人尤其是功臣模范群体的深切关怀。9月3日当天,广东省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点纷纷组织辖区退役军人收看在首都天安门举行的盛大阅兵式直播,追忆往昔的烽火岁月,感受如今国防的强大。
当前,广东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聚焦退役军人所急所盼所需,不断完善各级退役军人服务阵地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致力于打造一个个身边的“退役军人之家”。各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点不仅是服务保障场所,更成为老兵们的“精神家园”。
据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共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27977个,专兼职服务队伍超5万人。
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接待服务对象现场。通讯员供图
在顶层设计方面,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先后出台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细则、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星级示范创建工作方案、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文件,分层级明确服务中心(站)“干什么、怎么干”等关键问题,推动全省服务保障阵地呈体系化与高标准化发展。
在具体执行方面,省退役军人事务厅高度重视乡镇、街道一级退役军人服务站点的建强建优,从业务指导、资金资源等方面侧重向基层服务阵地倾斜。通过实施“强县抓镇带村”工程,不断提升基层服务机构的资源统筹、服务保障能力。自2021年以来,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连续5年累计统筹经费6.7亿元,用以加强镇级服务站人员力量建设。
优待证办理、优抚待遇发放、就业创业指导、困难帮扶、来访接待,“退役军人和优抚保障对象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求,都可以在基层服务站点找到我们的工作人员。”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除了在站点内提供保障服务,全省各级服务中心站点还按照“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工作要求,每年在八一建军节、春节前后,开展至少两次全覆盖式上门走访慰问活动,为辖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困难帮扶,开展尊崇关爱活动。平时也会针对具体节点和需求,开展临时性的走访慰问,以及通过电话、微信与服务保障对象建立常态化联系。
目前,全省五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体系中,获评全国建强百家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6家,获评三星级以上服务中心(站)1720个。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的根基不断夯实,基层站点的服务保障能力在不断提升。
打造“四如”服务体系
让退役军人感受到尊崇关爱
走进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退役军人服务站,两层共约800平方米的空间内,设置了接待服务大厅、主题展馆、老班长工作室、荣誉室、党建室、活动室和档案室等多个功能区。在浓浓的国防军事氛围中,服务站将辖区2100多名服务保障对象尤其是抗战老兵、立功受奖人员、功臣模范的形象和事迹在荣誉墙上进行展示。
9月3日,黄埔区黄埔街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辖内退役军人观看阅兵仪式。通讯员供图
“老兵们看到自己的荣誉事迹、光辉形象上墙展示,感受到被人记住,产生了浓厚的尊崇、尊重感。”黄埔街武装部部长黎泽英向记者讲述。
此外,服务站二楼多功能活动室配备了舞蹈、乒乓球等设施,三楼有共享图书馆,站内还引入高校心理咨询师专业团队打造了心理疏导室,引入律师资源打造了法律咨询室,多元化的服务“给老兵们营造出极强的归属感,活动室经常处于约满状态”。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为推动全省服务保障体系从“有”向“优”发展,创新提出构建具有广东特色的“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即上下联动统筹调度“如臂使指”,工作人员政策业务“如数家珍”,服务保障暖心到位“如沐春风”,部门对象关系融洽“如鱼得水”,推动服务体系建设“立标杆、走在前”。
其中,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要求各级服务站点强化担当作为,服务保障暖心到位“如沐春风”。
据统计,从2025年初至今,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系统实地走访66万人次,全省市、县、镇三级服务场所服务14万余人次。精准帮扶未就业退役军人累计逾2万人,帮扶后就业15720人。全省扎实开展退役军人法律、心理服务,共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1770个,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逾5万人次;全省共建立心理服务咨询室1159个,提供心理服务3.5万人次。
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实现服务部门和保障对象关系融洽“如鱼得水”,促进基层治理。
在广州市海珠区素社街,年逾七旬的服务保障对象吴总记等退役军人在服务站的引领发动下,组建起一支由20多名退役老兵组成的“坐岗老兵”志愿者队伍,全程参与到服务站的政策答疑、日常接访、走访慰问、社区治理工作中来,实现了服务站与服务对象间“如鱼得水”的良性互动。
据统计,近年来,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动基层服务中心(站)积极发挥思政引领功能,全省建立老班长工作室3549个,服务12.7万余人次。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1.33万支,退役军人志愿者约44万人,服务时长达5187万小时。退役军人积极参与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应急救援、矛盾调处、爱国主义教育等志愿服务行动中。
在高校、企业、商圈延伸建站166个
“未来有退役军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站点”
走进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军人服务站,“兵教师”陈颖告诉记者,该校近五年累计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700余人,多次获区、省级“征兵先进单位”称号。目前,该校在校的退役大学生士兵有86人。
2024年12月,在省、市、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退役军人服务站挂牌成立。服务站虽然面积仅有60余平方米,但很快就建成了一个集服务、教育、活动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保障平台,形成贯穿“入伍-退役-复学-就业”的闭环服务体系。
“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后的第一站,就是我们这里。”陈颖介绍说,服务站在帮助他们办理复学、转专业、申领补贴等权益事项的同时,更关注他们退役复学后的心理需求,活动参与需求,以及毕业季的就业招聘等需求。依托服务站的带动引领,不少退役大学生士兵参与到学校的新生军训、征兵宣传、国防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中来,推动退役大学生士兵成长反哺学校的良性互动。
在江门五邑大学,该校的退役军人服务站创新构建“三支队伍+四个平台”体系,也打造了征兵宣讲队、军训教官队和志愿服务队,让退役大学生士兵以自身经历反哺校园国防教育,成为“行走的思政课”新载体。
随着全省退役大学生士兵数量逐年增多,目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已在25所高校成立了拓展型退役军人服务站。
立白集团、格力集团……近年来,广东一批企业退役军人服务站也纷纷建成启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将服务保障阵地延伸建设至一些退役军人较为集中的企业、商圈、公共服务等场所。
如立白集团以基层武装部为基础探索建设退役军人服务站,形成以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法律咨询、帮扶援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助力退役军人融入企业发展、发挥岗位优势,成为企业稳定用工与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
珠海格力集团不仅为退役军人职工提供包括活动场地等在内的系列保障,在人力资源工作中也注重选拔任用优秀的退役军人。
据统计,目前广东全省在高校、企业、商圈延伸建立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点共有166个。
此外,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还在高铁、机场等人流量集中的位置,设置了一批老兵驿站,为往来的退役军人提供咨询、帮助。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军人驿站”。通讯员供图
广东是人口流入大省,为服务保障好流动退役军人,早在2020年12月,粤湘两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创新工作思路,延伸服务保障触角,挂牌成立了“湖南省新田县驻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创了全国跨省建站先河。目前,该服务站在为流动退役军人提供服务保障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致力于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退役军人服务网络,通过覆盖基层、辐射高校、联动企业、拓展跨省等多维布局,实现服务触角“全覆盖”。“未来有退役军人的地方,就有我们的服务站点。”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推进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改革试点
试点地区站点全覆盖培训,考试通过率99.9%
服务保障体系建设,除了阵地建设之外,更重要的是人。为进一步做实“四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广东以“如数家珍”为路径,推动退役军人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更加精湛。
2023年12月,广东被列为全国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试点省份之一。为扎实开展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站点全覆盖开展培训工作,考试总体通过率为99.9%,位居全国前列。
2025年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暨退役军人事务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通讯员供图
广东构建起全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培训体系,自主开发9本教材和线上配套课程,遴选100多名专家组建师资库。成功举办全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共4.37万人练兵备赛,广东省代表队获得南部区域第一名的成绩。
广东同步做好评价机构遴选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相关工作,探索建立职业技能等级与岗位晋升、薪酬待遇、津补贴挂钩等激励机制,确保新职业建设与退役军人工作同向同行。
退役军人事务员新职业改革试点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使他们更加职业化。此外,也能让基层工作人员在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方面有更好的增长空间,“对于解决人员流动性问题,稳定服务保障队伍非常有益。”广东省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负责人称。
开展信息化建设
办事“只需跑一次”,服务保障工作更智能、精准
“缴纳医保、社保,恢复户口,换驾驶证,以前退役军人办理手续需要四处奔波,可能得花2至3个月时间才能理顺。”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信息化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依托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打造的“一站式”服务系统,实现了14个事项的并联办理,所需办理材料从21份优化为7份,处理时长从原来的平均23.3天减少到平均7天。退役军人到镇街服务站报到时,只需录入资料,所有事情都可以一并触发办理,“只需跑一次即可”。
记者了解到,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目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注重以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促进退役军人事务高质量发展。信息化建设成果主要包含“一库两平台”、退役军人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智慧服务保障生态系统、“五种力量”信息化建设、退役军人服务一张图、“南粤老兵”移动端平台等。
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还积极与相关专业团队合作,正积极研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力图实现基层服务保障工作更加智能精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信息化相关负责人称。
据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介绍,下一步,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将继续从顶层设计、站点建设、人员能力和水平提升、服务保障质量提高等维度入手,努力在优化服务保障体系上走在前列,更好地为广大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提供服务保障。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吴笋林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吴笋林 杨伽 卢婉珊 赵青
设计:张许君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