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东莞市2025年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建设引导性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南都记者了解到,今年前9月,东莞危险废物转移量约62.91万吨,同比增加约4.3%;此外,东莞危险废物产生量最大的5个镇街分别是:麻涌、黄江、东城、横沥、常平,占总量的41.29%。
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走进东莞某电子公司的危废暂存间检查。南都资料图
今年前9月,全市危险废物转移量约62.91万吨
为统筹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优化东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布局,促进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行业有序发展,东莞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公告》,向社会公开全市危险废物产生和收集利用处置设施建设情况,为社会资本投资提供引导性意见。
《公告》称,根据广东省固体废物环境监管信息平台数据统计,2024年,东莞危险废物产生量约74.28万吨,其中包括29个大类,180多个小类,自行利用处置量约1.69万吨,委外利用处置量约72.79万吨,本年度库存量约2.44万吨,2024年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约为99.99%。
2025年1月1日-9月30日平台转移联单数据显示,东莞危险废物转移量约62.91万吨,对比2024年同期60.31万吨,增加约4.3%;其中,市内转移约19.2万吨(转移至收集单位4.3万吨),跨市转移约40.63万吨,跨省转移约3.1万吨,分别占比30.52%、64.58%、4.9%。
此外,危险废物产生量较大的行业分别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及其他制造业;危险废物产生量最大的镇街分别是:麻涌、黄江、东城、横沥、常平,占总量的41.29%。
部分危废收集利用处置能力不足
根据平台年度申报数据统计,东莞2024年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34家,符合豁免管理规定的利用处置单位2家,其中15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不含飞灰填埋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利用处置规模约79.46万吨/年,2024年平均利用处置负荷率约为23.99%;危险废物收集单位20家(包括新东欣公司的收集证),收集能力达到27.41万吨/年,2024年平均收集负荷率约21.86%。
此外,截至2025年9月底,全市共有31家正常经营的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单位,两家符合豁免管理规定的利用处置单位,核准收集利用处置规模113.86万吨/年,其中14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单位(不含飞灰填埋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核准利用处置规模约71.36万吨/年;收集贮存单位为18家,核准收集能力23.58万吨/年。
《公告》称,从2024年产废类别分析来看,总体上,东莞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已基本满足需求,部分类别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过剩,也有个别类别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能力不足,市内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不高。具体表现为:表面处理废物(HW17)、含铜废液(HW22)、废酸(HW34)收集利用处置能力不足;综合利用产业链精深加工水平不够;存在低水平和同质化竞争现象。
鼓励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提标升级
《公告》还提出了投资建议。其中,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方面,鼓励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的先进技术的研发、应用、示范和推广;鼓励现有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提标升级,提高危险废物利用率;鼓励危险废物焚烧处置残渣和飞灰、含铜废液、废酸等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空缺的综合利用项目落地,鼓励现有生活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方式向资源化利用方式转变;原则上不鼓励新建废碱、其他废物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能力盈余和处理技术同质化的项目;新建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应立足东莞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缺口,并遵循就近转移原则;鼓励危险废物市内利用处置。
在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方面,鼓励危险废物年产生量大的企业建设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鼓励企业根据需要对现有自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建设高标准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
此外,在危险废物收集项目方面,暂不再新增废机油(900-214-08)的收集中转项目;新建、改扩建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项目应符合东莞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方案有关要求。鼓励收集项目为小微企业提供危险废物管理方面的延伸服务,推动小微企业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