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广东女篮夺冠 龙华中心小学走出全运会冠军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11-18 20:51
图片

在近日的十五运会女篮成年组决赛中,广东女篮获得冠军,来自龙华的20岁姑娘李嘉琳也是本次夺冠的广东女篮中的一员。全运会夺冠,对李嘉琳而言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赛前,膝盖与脚踝的旧伤曾让她陷入焦虑:“能不能赶上比赛都是未知数,更别说夺冠了。”李嘉琳的篮球启蒙是从龙华中心小学开始的,后来成为广东青年队的“两头跑”少年,再成为如今的全运会冠军、清华学子。

14年前在篮球兴趣班拍第一下篮球

今年20岁的李嘉琳来自龙华,也是本次夺冠的广东女篮中的一员。她或许未曾想过,自己14年前在龙华中心小学篮球兴趣班拍起的第一下篮球,竟为她铺垫出一条从校园球场通向全运会冠军领奖台的道路。“我的篮球启蒙,是从一年级那堂兴趣班选拔开始的。”回忆起与篮球的初遇,李嘉琳的语气里满是暖意。2011年9月1日,刚踏入龙华中心小学的她,被体育老师选中加入篮球兴趣班——这所深耕篮球特色20余年的名校,早已把篮球基因刻进了校园日常:班班有篮球队,年年办“校长挑战杯”,篮球校本课程成了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一、二年级的兴趣培养,让李嘉琳彻底爱上篮球;三年级,她凭借出色的协调性入选校队,跟着六年级的姐姐们开始正式训练。“当时有邵子洺、宋昔峰、刘海、张英辉、曹战阳老师总说,‘打球先学跑,基础扎得牢’。”教练们所强调的基本功,成了她后来对抗伤病、驰骋赛场的底气。当时的龙华中心小学,早已是深圳小学篮球界的“冠军摇篮”,男子、女子篮球队多次斩获深圳市小学组第一名,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正是这样的校园氛围,让一颗篮球种子在李嘉琳心中稳稳扎根。

膝盖与脚踝的旧伤曾让她陷入焦虑

全运会夺冠,对李嘉琳而言是“意料之外的惊喜”。赛前,膝盖与脚踝的旧伤曾让她陷入焦虑:“能不能赶上比赛都是未知数,更别说夺冠了。”从16岁参加U19青年组全运会未能晋级决赛,到如今站上成人组最高领奖台,这位广东队最年轻的替补队员,用“坚持”诠释了自己的成长。

初中刚起步时,李嘉琳的膝盖查出骨裂,家人劝她放弃篮球。但深夜里,她反复想起在龙华中心小学第一次投进篮筐时的喜悦,“热爱这东西,藏不住”。最终,她带着伤病重返球场,也渐渐摸清了与伤病共处的方式:“训练前做好激活,结束后乖乖接受队医治疗,剩下的就靠自己扛。”如今,队里的医疗保障成了她的“后盾”,而那份从校园里就埋下的“不放弃”,则成了她对抗伤痛的“铠甲”。

篮球不再是“特长生的专属”

李嘉琳的篮球路上,有两个“精神坐标”:一个是母校龙华中心小学,另一个是广东队的杨力维。“小学时就爱看篮球赛,杨力维姐姐在场上的样子,我记了好多年。”如今能和偶像并肩作战,李嘉琳坦言“像做梦一样”,而她自己,也成了龙华中心小学学弟学妹们的“新榜样”。

这所百年老校的篮球传承,远比想象中深厚。20余年来,从篮球校本课程到“校长挑战杯”,从兴趣班到校队,学校用“全员参与、梯队培养”的模式,让篮球不再是“特长生的专属”。李嘉琳的成长轨迹,正是学校“体教融合”理念的生动体现。

“现在的体教融合比我们那时候好太多了。”谈及给学弟学妹的建议,李嘉琳眼神坚定,“如果你热爱篮球,就抱着一个信念坚持下去。我们队里的姐姐们,都是咬着牙过来的。”这份坚持,藏着她对母校的感恩:“龙华中心小学给我的不只是篮球技巧,更是‘热爱就别怕难’的勇气。”

李嘉琳现在还是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上午在课堂学习专业知识,下午奔赴校队训练,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她早已习惯。“我们是体育班,课程比普通生少一些,但也得好好学。”作为“体教融合”的受益者,她深知学业对运动员的意义:“知识是一辈子的财富。”

“这次全运会让我看到太多不足,姐姐们的临场经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都是我要学的。”问及未来的目标,李嘉琳说“先做好自己”。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张小玲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