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25年的时针指向第四季度,鹏城西北门户的燕罗湾区芯城正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润鹏半导体一期项目产能稳步爬升,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首批企业忙着入驻,5条“断头路”顺利贯通,社区留用地开发建设加速推进……这座承载“世界一流、全国领先”目标的湾区芯城,在燕罗湾区芯城开发建设现场指挥部的统筹推进下,正以“干字当头”的实干精神,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版图上镌刻下愈发清晰的印记。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
整街统筹破局
空间重构激活发展潜能
作为全省首个“整街统筹”试点,燕罗街道始终将空间拓展与“留企稳链”协同推进,以系统性土地整备激活区域发展动能。今年以来,通过扎实推进2000余轮谈赔工作,累计完成土地整备19.88公顷,其中12.22公顷产业用地定向保障重点项目,7.28公顷民生用地精准配套公共服务,其余0.37公顷用于其他整备,为产业升级与民生改善筑牢空间基础。
▲罗田留用地(A包)项目意向效果图(注:以最终批复为准)
在产业空间扩容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力下,芯城空间拓展的深度与广度同步突破。塘下涌一期项目中,政府收储产业用地累计签约44.98公顷;山门生态廊道清退超10公顷土地,提前完成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年度目标,实现“产业扩容”与“生态提质”双向共赢。社区发展动能也同步激活,罗田社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留用地分批实施方案顺利完成审批,第一批6块留用地已确定中标合作方,计划年内开工;燕川、山门、塘下涌三个社区留用地项目正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土地整备的推进,离不开对涉迁企业的妥善安置。燕罗街道首创跨街道、跨社区“飞地”安置机制,建立企业需求动态台账。截至今年10月中旬,22家应安置企业均已完成对接安置,用“政府算大账、企业算发展账”的统筹智慧,最大限度降低企业搬迁影响。“没想到短短几个月就完成安置,新厂房的层高和荷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深圳市善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站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的新厂区里感慨道。该企业曾因塘下涌一期土地整备面临厂房拆除困境,燕罗街道于6月为其敲定新址。这种“留改拆”并举的模式,让集体经济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
产业集群崛起
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
作为燕罗湾区芯城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核心载体,多元产业形态加速集聚,龙头项目引领、特色园区支撑、配套企业协同的产业生态持续完善,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燕罗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的建设运营按下“快进键”。作为深圳市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之一,该园区用地面积达8.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3.9万平方米,总投资26.77亿元,以“打造世界一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为目标,从规划之初便锚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4月18日,园区正式开园并迎来首批10家签约入驻企业;7月,园区率先升级为宝安区第一家万兆网络时代园区,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筑牢算力底座;8月,首家进驻企业顺利开业,标志着园区正式迈入运营新阶段。截至目前,园区已完成3轮企业遴选,成功引进16家优质企业,租赁面积16.7万平方米,厂房去化面积达63%——其中不仅包含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还有4家外资企业,6家企业在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随着企业陆续入驻运营,预计未来该园区将贡献产值60亿元,为东片区智能网联产业梯队建设注入核心力量。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
龙头项目的“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润鹏半导体项目一期总投资220亿元,用地面积约15.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7万平方米,投产后即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作为聚焦功率半导体、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领域的12英寸成熟工艺集成电路产线,随着产能不断爬升,项目满产后总产能约4万片/月。作为大湾区重要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其在成熟工艺制程上的差异化优势,可有效填补国内市场需求空白,为中片区半导体“黄金三角”奠定坚实基础。
▲润鹏半导体一期项目
更多重点产业项目正紧锣密鼓推进,形成“投产一批、收尾一批、建设一批”的良性循环,为片区产业升级持续注入动能。7月1日,三诺“智慧声谷”产业基地完成联合验收,该项目占地面积约2.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96万平方米,既是深圳“工业上楼”重大项目,也是宝安区数字化“灯塔工厂”。项目聚焦基于声音交互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语音终端产品研发制造,将进一步完善智能终端产业链条。8月以来,多个关键项目进入冲刺阶段:总投资14亿元、建筑面积约20.9万平方米的长盈精密5G及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进入收尾阶段,预计11月完成竣工验收,项目聚焦5G产品精密零部件、板对板超精密连接器、高端智造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将成为长盈精密企业总部基地;总投资20.22亿元、建筑面积约9.18万平方米的景旺电子项目进入竣工验收阶段,项目专攻半导体封装基板、高端高密度印制电路板的研发;此外,位于罗田社区的立讯高端智能制造基地(燕罗)正在加速建设,项目用地面积6.3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3.49万平方米,预计12月竣工验收、2026年1月通线投产,产业定位以新能源产业及智能终端产业为主、网络与通信产业为辅,将进一步丰富片区高端制造产业矩阵……中片区半导体“黄金三角”、东片区智能网联产业梯队、西片区低空经济生态,三大板块协同发力,构筑起“龙头带配套、配套促龙头”的产业闭环。
招商引资半径不断扩大。燕罗街道联合区投署赴西安、北京、上海精准对接,拜访链主企业及研究平台,今年已挖掘新兴产业项目66个,落户34家,新增注册资本超5亿元。
规划建设提速
芯城框架加速成型
“从纸上蓝图到实景画卷,总师团队的技术支撑让每一寸土地都实现最优价值。”燕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5年,依托总师团队与“规划一张图”机制,燕罗街道持续推进湾区芯城公共空间系统规划、市政详细规划、商业(街区)活力提升统筹规划、慢行系统详细规划等成果稳定,加快开展燕罗湾区芯城实施策略研究,优化完善片区整体规划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策略和近期行动计划,为片区开发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交通路网建设跑出“加速度”。科裕一路如期完工,南光高速北延、根玉大道项目前期工作稳步开展,将打通跨市、跨区交通节点;罗裕路等交通建设三年攻坚战10个剩余项目即将收官。更令人振奋的是,燕罗路、松罗路综合整治基本完工,科裕一路、金鹤路、祥溪路、海伟路、鹏微路5条“断头路”顺利贯通,“91530”路网行动计划8个项目全面开工,片区“内畅外连”的交通脉络日益清晰。
民生配套与产业发展同频共进,教育领域成果尤为亮眼。继近几年燕川中学、罗田小学、燕川实验学校先后建成投用后,燕罗湾区芯城教育建设步伐不停:总建筑面积约4.2万平方米、办学规模36班(24班小学、12班初中)的燕川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可满足周边产业园区人才子女义务教育需求;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办学规模24班的燕川地区06-02地块小学项目,以及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办学规模18班的洪桥头小学均已开工建设,预计春节前主体封顶,将进一步缓解片区学位压力。
▲燕川九年一贯制学校规划效果图
“看着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以后孩子们上学根本不用愁,这就是我们老百姓最想要的好日子。”居住在洪桥头社区的退休教师洪先生,时常会到学校建设现场查看进度,眼神里满是期待。
此外,湾区芯城文体中心正加快推进建设运营模式研究,湾区芯城人民医院推进完善设计方案,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让芯城更具温度。
站在“十四五”收官节点,燕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我们实现了空间、产业、民生协同突破,下一步将深化‘整街统筹’,推动更多龙头项目投产,让‘湾区芯城’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
从一片热土到产业高地,燕罗正以实干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通讯员:罗溪)
编辑:王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