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中大、华师、广工、南科大等高校 广东多人当选两院院士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5-11-21 09:58

南都讯 11月21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在新当选两院院士中,女性科学家共13人。此外,2025年中国科学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新当选外籍院士24人。

本次增选后,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为908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7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为1002人,外籍院士总数为148人。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广东高校方面多人入选,包括南方科技大学夏海平、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工业大学陈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黄玉东、华南师范大学杨中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徐瑞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朱世平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夏海平

图片

夏海平,1964年2月出生,福建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化学会会士、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委员、化学系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和2018年度福建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和著名华人有机化学家余金权教授分享了中国化学会“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2025年获Stoddart Science Fund Scholar Award、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奖”。主持成果入选201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为当年度唯一入选的化学化工类成果)。2022年入选“深圳市杰出人才培养对象”、2020年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2014年入选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首批)、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首批)。

研究方向为金属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最重要的学术贡献是创立并命名了碳龙化学(Carbolong Chemistry),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从0到1的工作。碳龙化学定义:一条平面共轭碳链(碳数不小于 7)通过至少三个碳-金属σ键螯合一个过渡金属的化学。

曾木圣

图片

曾木圣教授是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国际EB病毒及相关疾病研究协会”主席、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环境专业委员会主委、广东省肿瘤免疫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及2024 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鼻咽癌国际会议主席。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粤百杰”和第九届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及多项国自然重点项目。

长期专注于EB病毒致癌机制与靶向干预研究,首次发现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特异性受体,以及B细胞和上皮细胞通用受体,提出多受体序贯协同介导EB病毒跨细胞感染新理论,建立EB病毒创新疫苗体系,研发出多个候选疫苗并成功转让给国内龙头企业。

陈新

图片

陈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陈新三十余年来潜心科研,致力于精密电子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开拓性地创建了高速高精电子制造装备设计与制造理论技术体系。他带领团队先后攻克了高速机构动态优化设计、高速精密运动平台驱动与控制、微细阵列高质高效制造等技术难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件、美日等国际专利20余件。他坚持产学研深度融合,力推技术成果转移与孵化,专利转让超3000万元;联合企业研制了系列芯片键合与转移、高速高精点位操作、微细阵列精密加工等高端装备,实现了产业化,有力支撑了应用企业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高端市场突围,推动了行业与领域国际竞争力跃升。

杨中民

图片

杨中民,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2002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华南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物理与光电学院院长、广州学院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23年12月起任华南师范大学校长。

长期从事玻璃光纤、光纤激光以及激光应用等领域研究,2013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并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徐瑞华

图片

徐瑞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医院院长、研究所所长,华南恶性肿瘤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及广东省科技奖一等奖共6项。获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谈家桢临床医学奖、吴阶平医学创新奖以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成就奖。获中国医院协会优秀院长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南粤百杰人才工程等,获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及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及科研工作36年,是一位典型的临床医学科学家,取得突破性成果:建立了结直肠癌诊治新体系,使我国肠癌精准诊治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创新了上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范式,达国际领先水平。

黄玉东

图片

黄玉东,男,1965年11月生,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深圳校区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委员等职务。长期从事聚合物反应工程及其界面化学工程的基础科学、关键技术和工程化研究,取得了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程科学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及一级学会一等奖5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先进个人”、光华工程科技奖、中国化工学会会士等荣誉。目前已发表SCI论文559篇、他引18472次,主编专著2部,参编2部,连续4年被评为爱思唯尔化工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88件。

朱世平

图片

朱世平于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石油化工专业并留校工作,1991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McMaster)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教于该校化工系和材料系,2009至2014年任化工系主任,2015年获“杰出大学教授”最高荣誉称号,2016年获加拿大化工学会最高奖R.S. Jane Memorial Award;2017年入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现任讲座教授、副校长、深圳先进高分子材料研究院创院院长。 

朱教授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工与材料教学科研工作,专长聚合反应工程,在茂金属催化溶液法烯烃聚合、可控自由基聚合、聚合反应过程数学建模及工业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已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160多名,发表SCI论文450余篇,引用2.4万余次,H指数85。朱教授热心科普,2019年发表《化工之歌》,2021年起,主讲中国化工学会大学新生“化工第一课”,并走进上百所中学开展讲座《学成理工艺,货与百姓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孙小鹏 王诗琪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