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存在闲置与供给不足矛盾,专家:数字化手段让供需匹配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1-21 20:04

南都讯 记者王玮 发自北京 11月20日,由《中国汽车报》社有限公司主办、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支持的“绿色货运新路径:产业链协同与场景化减排方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图片

能链车联总经理、能链渠道总经理王启晨强调,当前充电桩资源存在结构性矛盾,部分地区闲置率高,而核心区域又供给不足。他建议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在配送路径关键节点布局补能设施,结合峰谷电价优化充电成本。通过智能算法规划补能时机和地点,可有效降低车辆空驶率,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这对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补能焦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北京物流商会会长、北京菜篮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田明指出,新能源轻型货车正在从概念推广进入落地生根阶段,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面临多重挑战。电池续航、载重限制和补能设施不足制约了运营效率,特别是在北方冬季,续航缩水直接影响配送可靠性。他建议从三方面突破:强化场景适配,开发针对冷链、商超等细分场景的定制化车型;加快换电标准统一,推动跨品牌共享;完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电池银行等模式降低企业初期投入。

万纬物流华北运输负责人董延峰从物流企业角度分析,降本增效是推动转型的核心动力。当前新能源车辆在购置成本、电池衰减和二手处置等方面仍存在痛点,企业正从直接采购转向租赁等灵活方式。未来将根据运输距离和载重需求,在纯电、增程和氢能之间做梯度配置,这种多元化技术路线选择策略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可行的转型路径。

北汽福田奥铃事业部客户总监田素森表示,车企正在通过技术创新平衡续航与载重矛盾。新一代产品通过轻量化设计和能耗优化,在同等电量下实现更长的续航里程。针对城市配送场景特点,开发了不同电量配置的车型,满足从商超补货到建材运输的多样化需求,这种场景化产品开发思路值得行业借鉴。

江淮商用车营销事业部行业分析师穆天宇指出,轻型货车新能源渗透率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南方城市已达较高水平,而北方地区仍为个位数。除了经济与气候因素外,保险费用高、二手车残值低等后市场问题也制约了推广速度。需要政策、技术、商业三方面协同发力,这种系统性解决方案对推动行业平衡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