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4个!广东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达14个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5-11-22 15:20

11月2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再添4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分别为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冼夫人文化(茂名)生态保护实验区、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实验区及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实验区。至此,广东省省级以上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数量达到14个。

水乡文化(东莞)生态保护实验区

图片

地域范围为东莞市中堂、道滘、望牛墩、麻涌、洪梅、万江、石龙、石碣、高埗、沙田、虎门等11个镇街和东莞港。

东莞水乡人文积淀丰厚,民俗氛围浓郁,拥有“龙舟之乡”“花灯之乡”“乞巧文化之乡”“曲艺之乡”“美食之乡”“游泳之乡”“水上民歌(咸水歌)之乡”等众多美誉,不仅自然生态良好、经济成就突出,而且借助改革创新,不断延续历史文脉,留存了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凸显水乡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有市级(含)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含国家级2项、省级17项),省级(含)以上历史文化名镇2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1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不可移动文物86处。

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自然环境相互依存,构成完整的文化生态空间,蕴含了东莞水乡文化“滨水而兴、海陆交汇”的独特禀赋,凸显了中国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地、岭南水乡核心地的人文风貌。

冼夫人文化(茂名)生态保护实验区

图片

地域范围为茂名全市。以冼夫人文化为核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民俗风情和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保护。

冼夫人是茂名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是南北朝时高凉俚族人。她经历了南梁、陈、隋三朝,是我国杰出的女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文化是指与冼夫人及其信俗相关的所有文化的总称。茂名市既是冼夫人文化的历史发源地,又是当代传承的核心区,现有冼夫人庙607座及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71项,其中2014年《冼夫人信俗》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冼庙古迹、冼夫人信俗深度融合的冼夫人文化生态区域,是冼夫人文化历史最悠久、当代实践最活跃的地区。经过1400多年的传承,冼夫人信俗及“好心”精神不仅成为茂名地区冼夫人文化的重要标志,还辐射到了众多周边省份及海外国家,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广府文化(肇庆)生态保护实验区

图片

地域范围为肇庆全市。肇庆是岭南中外文化交流的首发地、佛教文化中国化的重要发生地、岭南最早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两广总督驻守肇庆长达182年,同时,肇庆是利玛窦进入中国内地的第一站,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

粤语是广府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术界认为“广信”旧地位置在今肇庆封开与广西梧州一带,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为粤语发源提供了条件。肇庆的史前文化、广信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春社信俗、利玛窦文化、包公文化等均是广府文化(肇庆)具有鲜明地域和历史特色的文化瑰宝。

广府文化(南海)生态保护实验区

图片

地域范围为佛山市南海区。南海是岭南广府文化的重要起源地与核心区,拥有“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水脉、百年工业”的底蕴。

作为广府文化“活态”传承的典范区域,南海致力于对区域内文化遗产以及自然人文环境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协同保育,以维持广府文化深厚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生态链。南海不仅精心守护着醒狮、龙舟、粤剧、香云纱等标志性非遗技艺,更着力修复与水乡格局相依存的聚落空间,“桑基鱼塘”共生的农耕传统,及维系社会脉络的节庆礼俗,将文化传承融入城乡发展肌理,使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旅、创意产业有机嫁接。南海正探索以推进人文经济发展,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系统性转型的“人文经济学”实践路径,通过活态传承,使广府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生机,最终实现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促,为岭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南海样本”。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肖阳 通讯员:粤文旅宣

图片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