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
已进入流感流行季
广州三甲医院
感染科、发热门诊的就诊患者数量
明显有所上升
广东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黄晶介绍:“近期我们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近一半检测出是流感患者。”
根据11月17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公布的2025年第45周广东省流感监测周报(11月3日-9日),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标本流感病毒阳性检出率超过三成,以甲型H3N2为主。
重点人群应尽快接种疫苗
避免重症风险
广东省疾控局提醒,广东流感活动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已经进入流行期,建议广大市民朋友,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尽快接种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减少重症的最有效手段。”黄晶介绍,目前是接种疫苗的关键时期,呼吁广大市民,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尽早接种。
专家指出,流感疫苗的接种并非立刻就生效,一般需要2-3周身体才能产生抗体,因此应尽快接种,在流感高峰期到来之前做好防护,“重点人群例如一老一小、有基础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在接受肿瘤性治疗的人群等,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都应接种。”
图:AI生成
为什么每年都需要接种疫苗?黄晶介绍,流感病毒变异速度快,每年流行的毒株可能不同,疫苗会根据当年全球监测到的主要流行毒株进行成分调整,只有接种当季的疫苗,才能精准匹配当前流行的病毒,避免因毒株不匹配导致预防效果下降。
“今年3、4月接种的流感疫苗,主要针对的是H1N1基因型,这也是去年流行的病毒株,跟现在秋冬流行的基因型有所不同,因此今年早春接种过疫苗的,也应在秋冬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疫苗的接种并不能百分百预防流感,但是可以极大程度降低重症出现的风险,“流感并非是一个大的感冒,它有可能会合并肺炎、脑炎、心肌炎,我们心研所每年都会接收一些由于流感导致心肌炎的年轻人,因此年轻人也是需要做好预防的,不能掉以轻心。”黄晶提醒。
目前,新一季度流感疫苗已在广东供应,无论“三价”还是“四价”流感疫苗均可对当前广东流行的甲型H3N2流感病毒感染提供抗体保护,市民可根据自身需求在“粤苗”APP/小程序等平台进行预约,就近接种。
有这些症状应及时就诊
48小时内抗病毒治疗
黄晶提醒,这轮流感的主要症状有肌肉酸痛、高热等特点,“最早的时候可能只是觉得肌肉有一些酸痛,很快会出现发烧,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骤起的高热,可能昨天还好好地,今天突然发烧,这个时候要及时就诊。”
在出现症状48小时内及时给予抗病毒治疗,一方面可以降低重症风险,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缩短整个病程。
“临床中,应对甲流的药物,在临床中目前使用的舒福达、奥司他韦都是有效的,在无效的情况下,也有其他一些抗病毒药物可以应用。”黄晶介绍,应对流感的药物“武器库”是充足的,市民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诊、及时用药,降低重症风险,也避免病毒在家庭以及校园内进一步传播。
图:AI生成
中疾控提醒
应对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
接种疫苗做好防护
根据11月13日中国疾控发布的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第45周,11月3日—11月9日),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流感病毒(29.8%)、鼻病毒(10.7%)、呼吸道合胞病毒(6.1%)。
近期流感活动上升明显,我国流感疫情整体处于中流行水平,除华东地区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流行水平外,其他地区多数省份已处于中流行或高流行水平,学校聚集性疫情报告显著增多,5~14岁病例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
图:AI生成
当前,我国已进入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流感活动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并仍将持续一定时间,肠道病毒、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存在一定水平活动。
为防范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建议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养老院等重点机构和场所做好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聚集性疫情,降低疫情影响。
建议公众采取以下个人防护措施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
在流感高发季来临前建议所有6月龄及以上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均应接种流感疫苗,尤其是感染流感风险较高和感染流感后容易出现重症的高风险人群,如医务人员、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2、科学佩戴口罩
在就医过程中需全程佩戴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地铁等)时建议佩戴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一些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减少感染风险。
3、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口,以减少病原体传播风险。
4、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出现发热、咳嗽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时,与人接触要佩戴口罩,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根据需要及时就医。
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的高峰期预计什么时候出现?不同地区有何差异?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于11月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关情况。
国家疾控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副司长 席晶晶: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国家疾控局新闻发布会。按照惯例,我先向大家通报一下近期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和健康风险提示。
现在已经进入初冬,受气温下降、病媒生物活跃程度降低等因素影响,结合传染病流行规律和疫情多渠道监测结果,目前,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鼻病毒感染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正在进入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诺如病毒感染、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也处于多发季节,学校、托育机构等重点场所存在聚集性疫情风险;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有境外输入风险,南方部分省份仍有本地传播风险。
入冬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进一步增大,室内活动增多,空气流动性减弱,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流行的风险持续增加,全国多地已经发布健康风险提示。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大家,天寒多添衣,室内常通风,充足睡眠多锻炼,保持卫生勤洗手。同时,也建议大家要及时接种流感等疫苗,特别是家里的“一老一小”和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在人群聚集的场所要加强个人防护。
提问:今年秋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态势如何?是否存在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共同流行的风险?公众应该如何做好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王大燕:
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并整体呈现南方高于北方态势。随着各地陆续换季进入秋冬,急性呼吸道疾病更易高发,流感病毒预计是今冬明春我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除了流感,其他多种急性呼吸道病原体也有传播风险。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病原监测结果显示,当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呈上升趋势,流感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现阶段,检出的病原体均为已知常见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及其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冬春季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公众要保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及时就诊就医,遵医嘱科学安全用药。如身边出现呼吸道传染病患者,与其近距离接触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此外,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随着流感活动水平上升,未接种流感疫苗的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
提问:今年秋冬季我国流感的高峰期预计出现在什么时间?不同地区的流感流行情况有哪些具体差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 王大燕:
监测数据显示,往年开始进入流感流行季的时间一般都是在10—11月,个别年度也有9月份开始,流行高峰的时间一般出现在12月中下旬和1月初。依托中国流感监测系统,疾控部门对各地流感活动实时开展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当前我国总体流感活动属于上升阶段,甲型H3N2亚型占比超过95%,有少量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同期流行。
目前,全国流感总体处于中流行水平,各省份流行强度有所区别,有23个省份处于中流行水平,其他省份处于低流行水平,大致来看,南方省份流感活动高于北方。本次流行季前期将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流行,甲型H1N1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不同型别和亚型在各地区的比例会有所不同,仍为季节性流行水平,流行强度近期还将进一步上升。
近期流感增多如何预防?是否要打疫苗?专家建议→
当前,全国流感活动进入快速上升阶段,多数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已达到中流行水平。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解答。
近期流感的流行情况较往年如何?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化,也就是抗原漂移。正是因为这些小的“变化”会导致流感的流行,但是都还是季节性的流行水平,并不是所谓的变异越来越强、“进化”越来越强。现阶段,检出的病原体都是常见的已知病原体,没有发现未知病原体或者由这个病原体导致的新发传染病。
从监测数据来看,与上一流行季是以甲型H1N1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不同,2025—2026这个流行季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也存在着甲型H1N1亚型和B型(乙型)流感的共同流行,预计未来流感的活动还将进一步上升。
当前,全国的流感活动已经进入了较快上升期的阶段,多数省份的流感活动水平已经到了中流行水平,有个别省份甚至已经达到了高流行水平。全国报告的托幼机构、学校流感聚集性暴发疫情的数量显著增加,5~14岁的病例组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
出现流感样症状 没有确诊自行痊愈
是否还应接种流感疫苗?
出现呼吸道感染后能否打流感疫苗,其实要根据疾病的阶段、身体恢复的情况来判断。
首先,不建议在感染的急性发病期去接种流感疫苗,需要等到症状消失,身体基本恢复后再去接种。
其次,部分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身体会比较虚弱,可以咨询医生,综合评估自己的身体状况后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
如果已经出现了流感样症状,没有确诊,但是自行痊愈,这种情况建议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感染的症状不具备特异性,多种病原体感染之后都可能会出现像发烧、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但是出现上述症状并不一定是感染了流感病毒,也有可能感染了其他病原体,比如最常见的鼻病毒等引起的普通感冒。现在处于流感流行的季节,感染风险比较高,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其实可以预防感染、减少出现重症的风险。
第二,一个流行季可能不仅有一种流感病毒亚型流行,比如当前流行季是以甲型H3N2亚型为主要流行株,但同时也检出少量甲型H1N1亚型还有B型(乙型)流感,不同的亚型之间是没有交叉保护的。因此,在感染了一种亚型之后,还可能存在感染其他亚型的风险。流感疫苗覆盖了以上三种亚型的多价疫苗,如果感染了某种亚型的流感病毒之后再接种流感疫苗,疫苗由于包含了其他亚型组分,依然能够发挥预防其他亚型感染的作用。
“疫苗+卫生习惯”
建议公众采取双防线策略
一是及时接种流感疫苗,减少感染、发病以及发生重症的风险。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之后,回到家的第一时间要洗手。使用具有消毒作用的湿巾擦拭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部位。科学佩戴口罩;注意呼吸道卫生和咳嗽礼仪,避免用手去接触口、鼻、眼这些黏膜部位;注意居室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三是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这样的流感样症状,或者已经诊断为流感,要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同时佩戴口罩,避免把疾病传染给他人。
四是均衡膳食,保证作息,适度运动。
对于重点的场所和机构,例如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要加强健康监测,同时要做好环境清洁和通风换气,尤其是学校要做好因病缺课学生的监测和登记,不提倡学生和教职员工带病上课或上岗,避免把疾病引入学校或者引入班级。
综合自广州日报、央视新闻、国家疾控局
编辑: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