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消失五年 入园需“翻山越岭” 多方协调已形成解决方案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11-24 11:10

截屏2021-08-07 下午6.47.57.png

涉及单位:龙岗街道办 坪地街道办 龙岗区建筑工务署 龙岗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与龙岗君胜熙珑山、今日香沙两大社区直线距离不足500米的龙岗河湿地公园已进入开放倒计时,可4000余户居民期盼五年的“步行5分钟入园”承诺仍未兑现——原本连通小区与公园的直达绿道被阻,居民自发修建的简易步道遭拆除,老人孩子绕行3公里入园时屡屡遇险。这条承载上万居民宜居期待的绿道,从“民生配套”沦为“荒地遗迹”,民众仍需翻山越岭才能抵达公园。

近日,南都马上办栏目介入后,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坪地街道办、龙岗街道办和龙岗河湿地公园管理处召开协调会,初步形成处理方案,这条困扰了居民五年之久的绿道或迎来转机。

图片

附近居民翻越近4米高的挡土墙进入龙岗河湿地公园。


入园波折

绿道消失的五年,从“推门见绿”到“望园兴叹”

“当初买房就是冲着‘公园就在家门口’来的,现在公园近在眼前,却比远在天边还让人闹心。”11月10日,君胜熙珑山小区居民张先生向记者展示了两组对比照片:2019年的航拍图上,一条带有自行车骑行标识的水泥绿道清晰地连接着小区与湿地公园,路面平整;2025年11月4日的实拍图中,原绿道位置黄土裸露,杂草丛生,散落着建筑垃圾,仅存的零星骑行标识被尘土覆盖。

图片

2019年的航拍图和2025年的现场图对比,有骑行标识的绿道早已不复存在。

据张先生介绍,购房前,销售人员就曾带他到过公园,走的就是那条路,平坦的骑行道直抵公园深处的湖面。那天傍晚,夕阳下的湖光山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先生提供的2019年开发商广告资料显示,“推门见绿、步行入园”是宣传核心亮点,配图中绿道入口清晰可见。“这是我重要的购房参考……今时今日,坐拥这般环境的房子也都是稀缺资源,”张先生说。

张先生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这种令人向往的宜居环境,也就仅持续了半年。据多位业主回忆,2020年下半年,深圳科学高中龙岗分校(下称“科高龙岗分校”)项目启动施工,工地围挡将原绿道彻底截断,部分路段被直接铲除。居民要往公园就只能绕行。

按照官方建议绕行线路,最近的步行路线需徒步绕行2公里,开车则需要绕行4公里。“很显然,居民们更加青睐距离更短的绿道进入公园。”蔡女士表示。

然而,现实中的绿道却异常艰险。

近日,南都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从熙珑山小区旁小路进入原绿道区域,可见民众踩出的模糊痕迹,路面残留骑行标识,两侧分布着零散菜地。越往公园方向路况越差,从水泥路变为坑洼沙土路,沿学校铁丝网前行至一段坡度极大的护坡,即达湿地公园边缘,但还需翻越近4米高的防护墙才能进入。这段不足500米的路程,对常年运动的记者而言也颇具难度。

图片

记者实地探访,目前熙珑山小区前往公园的路为民众脚踩出来的野路,崎岖难行。

图片

便道的尽头是一堵近4米高的挡土墙,居民跨过排水渠翻下这堵墙才算进入公园。

2023年,龙岗河湿地公园启动升级改造,宣布封闭施工至2026年元旦,这让居民们寄望于公园改造后绿道能同步恢复。然而现实再度落空,2025年公园主体工程接近完工,居民为临时通行自发铺设的碎石步道,被公园保安多次拆除。“有位老人下坡时没站稳摔了跤,膝盖都磕破了。”居民蔡女士说,如今大家只能走这一条临时踩出的土路,遇到雨天泥泞湿滑,小朋友和老年人通行很不安全,“放着这么美丽的公园,我们只能望园兴叹”。

 

争议绿道

从规划配套到施工遗迹,原绿道区域沦为“三不管”

更令居民沮丧的是,五年间,居民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民生诉求平台等渠道投诉超百次,得到的回应从“预留绿道”的承诺,逐渐变成“无建设计划”的答复。2025年11月,龙岗街道办回复称,居民此前使用的绿道仅为“科高施工临时通道”,令居民担忧现有土路也将消失。

这条引发争议的绿道,其历史脉络在规划文件与影像资料中清晰可辨。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下称“龙岗规自局”)早年公示信息,君胜熙珑山、今日香沙小区所在区域曾规划有“香沙公园”,争议绿道正是该公园与龙岗河湿地公园的连通配套设施。

图片

航拍图显示坪地熙珑山小区距离公园直线距离非常近,但因绿道被毁,居民出入公园极为艰难。

小区业主陈先生提供的2018年至2019年购房资料显示,开发商在销售时不仅明确宣传该绿道为“社区配套”,还组织购房者实地考察。“当时绿道已经建成使用,路面是水泥硬化的,还画了自行车道标志,怎么看都不是后来的‘临时施工通道’。”张先生指出,临时施工通道通常采用简易铺装,不会设置永久性骑行标识,且不会提前数年建成供居民使用。

绿道的命运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当年4月,龙岗规自局公示“科高拜仁足球学校”选址方案,该学校选址范围恰好涵盖香沙公园部分区域,原绿道被纳入项目用地红线边缘。公示文件附图中,原绿道轨迹仍被标注为“公园步道”。同年底,科高拜仁足球学校项目调整为科高龙岗分校,正式开工建设,原绿道随即被围挡封闭。

“当时我们就担心绿道没了,去问开发商和街道,都说是施工临时占用,完工后会恢复。”居民蔡女士回忆,2020年施工方曾口头承诺“工程结束后重建绿道”,这让居民们暂时放下了顾虑。但随着科高龙岗分校2021年建成招生,绿道恢复的承诺迟迟没有兑现,取而代之的是2023年龙岗河湿地公园的封闭改造,两条通往公园的路径彻底中断。

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根据早期协调方案,绿道本应随科高龙岗分校二期项目(惠岭小学)同步建设,龙岗规自局也明确该区域“仍属公园绿地性质”。但因规划调整尚未完成,惠岭小学项目迟迟未能开工,绿道修复计划也随之搁置,最终导致原绿道区域沦为“三不管”地带——科高将部分路段围挡占用,公园管理方不负责外侧道路,街道则以“用地性质未明确”为由迟迟不介入。

近两年来,居民在荒野中一步步踩踏出了一条崎岖的野路,这条野路承载着附近居民对公园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

熙珑山小区的开发商曾在宣传片中描绘“宅园相依”,而现实却并不美好。

 

脉络梳理

在官方回应中,这条绿道从有到消失,性质几经变更

梳理居民提供的数十份官方回复文件,南都N视频记者发现近五年来相关部门对绿道的表述前后有出入,责任归属不断变化,形成了一条“承诺—拖延—否认”的回应轨迹。

2021年是回应最明确的一年。当年2月26日,龙岗规自局针对居民诉求在回复中明确指出:“区教育局已制订方案,预留两条绿道方便居民通往湿地公园。”该回复还标注了绿道规划的大致走向,分别位于科高龙岗分校西侧和南侧,与原绿道位置基本衔接。这一答复让居民们吃下“定心丸”。

图片

2022年的回应进一步细化。当年5月16日,坪地街道办事处在回复居民的诉求称:“在学校场地西侧设置公共通道连接龙岗河湿地公园,已要求近期实施连接公园的人行便道,待项目完工后开放公众使用。”居民代表告诉记者,当时街道工作人员还到现场进行了勘查,划定了便道的大致范围,“我们都以为这次肯定能成”。

图片

2023年的回应出现转折。这年3月2日,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在回复中称“已对科高工地围挡进行拆除,方便居民进入原规划为香沙湿地公园的地块,也可以踩小路进去龙岗河湿地公园”,但未提及此前承诺的绿道和便道建设。居民们发现,围挡拆除后,原绿道区域因缺乏管理,逐渐被部分居民开垦为“菜园”。

图片

二期工程延误后,绿道两侧遍布菜园。

2024年起,官方回应的基调彻底改变。这年3月14日,龙岗街道办事处在回复中首次提出“居民诉求实为将公园绿地变为建设用地”的说法,称“改变用地性质需综合考量,暂无法满足”。这一表述引发居民强烈不满:“我们只是要一条公园内的步道,怎么就成了改变用地性质?”12月18日,龙岗街道再次重申该观点,回避了此前坪地街道和龙岗规自局的承诺。

图片

近期的一份回复让居民陷入绝望。

2025年的最新回应则直接否定了绿道的历史属性。11月4日,龙岗街道在回复中明确表示:“原本的水泥道路实际为科高龙岗分校项目方为校区建设临时铺设的施工通道,不属于人行步道。”5天后,街道再次补充回复,提出“该区域存在10米高差、地下空洞等问题,不具备建设条件”。

五年间,这条绿道从有到消失,性质屡经变更,民众则在期盼中逐渐失望。“本可‘从从容容、游刃有余’地逛公园,现实中却成了‘连滚带爬、手忙脚乱’像小偷一样爬进公园,这又何谈幸福感呢?”张先生无奈地表示。

 

破局进展

协调会提出三项处置方案,整治与修复行动正在开展

随着龙岗河湿地公园2026年元旦开放日期临近,绿道问题愈发紧迫。南都“马上办”栏目介入后,坪地街道办于2025年11月10日主持召开“熙珑山小区与科学高中、湿地公园通行问题协调推进会”,区建筑工务署、龙岗街道办等多部门及小区业主代表参会,初步形成环境整治及便道恢复方案。

会议提出三项处置方案:一是由市龙坪流域管理中心支持,在湿地公园临近科高一侧设置行人出入口,并做好三防预警期间的封闭管理;二是由区建筑工务署、龙岗街道牵头,区城管局、区教育局配合,研究临时便民步道建设方案,区水务局做好施工红线内衔接工作;三是由区城管局、龙岗街道核查该区域规划用地性质及权属,为永久绿道立项建设铺路。

图片

11月13日,龙岗街道执法队清除原有绿道两侧的非法占地的菜地。

11月13日,南都N视频记者再次探访时,龙岗街道执法队正在清除原绿道区域的违规菜地。据街道办相关负责人介绍,11月10日起,街道已张贴温馨提示及限期整改书,劝导种植户停止非法种菜并复原地块。当天出动执法人员6人、工人10人,以督促自行清理为主,清理面积约2000平方米,预计需3至4天完成。

龙岗街道办表示,菜地清理完成后,将强化网格化巡查管控,加密重点时段巡逻频次防止反弹;通过印发材料、现场沟通等方式开展宣传引导;持续开展执法行动,压缩违规种植空间。

图片

执法人员正在清除菜地。

据了解,清除菜地是为绿道恢复施工做准备,后续龙岗区建筑工务署将进场进行道路平整和加固,尽快打通便民入园便道。

至此,这条消失了五年的路,终于有机会重现。


图片

一条绿道背后的民生温度与治理精度


一条不足500米的绿道,承载着上万居民休闲生活的通行需求,也考验着城市治理水平。从规划配套到施工遗迹,从官方承诺到民众绕行,这一过程暴露出城市建设中“重项目推进、轻民生衔接”的短板。

居民因“公园直达”的销售承诺购房,政府部门多次作出“预留绿道”“建设便道”的答复,这些均构成居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期待反复落空,不仅影响居民切身利益,也会消耗政府公信力。

科高龙岗分校建设与龙岗河湿地公园改造,均为提升城市品质的民生工程,但项目推进中未能做好规划衔接与利益平衡。若在规划阶段充分征求居民意见、明确绿道处置方案,建设阶段落实配套建设要求,问题出现后及时协调而非推诿,争议本可避免。

当前,湿地公园开放进入倒计时,绿道修复已提上日程。公众期待龙岗区相关部门落实协调会议精神,以务实行动打通便民便道,推动永久绿道规划落地。修复这条“民生绿道”,更修复居民心中的“信任通道”。毕竟,衡量一座城市的品质,不仅要看高楼大厦的高度,更要看民生服务的温度;不仅要看重大项目的数量,更要看群众满意的程度。一条小小的绿道,正是检验城市治理水平的试金石。

采写/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陈文才

·南都马上办工作室出品·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图片


编辑:陈文才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