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广东优秀电影观影推介会之《秋水伊人》专场在广州珠影星寰国际影城举行。电影的导演兼制片人周晓燕、主演袁东方与文梓琳等主创代表来到活动现场,与观众分享创作心得与感想体会,并现场演绎潮剧的经典唱段。本场活动由广东省电影局主办,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广东省电影行业协会共同协办,南方都市报社、南都娱乐公司承办。
一片秋水,两代伊人。潮语电影《秋水伊人》是一部深情刻画潮汕文化与海外潮人乡愁的温情之作。影片讲述了潮剧演员谢海岚(袁东方饰)远赴泰国,在异国他乡执着传承与发扬潮剧艺术,但与女儿小云因文化代际冲突产生隔阂,最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达成和解的故事。它不仅关乎个人理想的坚守,也是一幅描绘文化寻根与身份认同的动人画卷,更是一场潮剧艺术者家庭的亲子碰撞与对话。
让《秋水伊人》成为打开潮汕文化的窗口
“经济有兴衰,社会会变迁,但只有文化是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提到《秋水伊人》的核心主旨,导演兼制片人周晓燕脱口而出,“就是文化!我们希望以一个最本真、最纯粹的方式去展现潮州文化的魅力。”
“我希望潮汕观众在看《秋水伊人》时,就像打开一封光影家书,让他们有一种想回家的感觉,让他们有一种想学习潮州文化的意愿。”提到电影的观影人群,周晓燕表示,“对于非潮汕地区的观众来说,我希望这部电影能成为打开潮汕文化的窗口,让更多人有冲动去了解、去体验这个文化。”
《秋水伊人》的叙事核心是潮语与潮剧,据周晓燕介绍,她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是因为潮剧已经是潮州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文化基因,甚至是潮州这个城市的血脉,“我到潮州后,发现在那里的大街小巷,或者是公园、街道的小亭子里,满是在唱潮剧的爱好者,甚至在海外潮汕人生活的地方,都会选择去听潮剧。”
主演袁东方在电影中饰演潮剧表演者谢海岚。在现实中是歌唱家、舞台剧演员的她,这次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专门提前进入潮剧团,跟里面的老师学习了基本的唱腔、动作等,“而且我舅舅是专业的潮剧表演者,我还专门向他请教了一些唱段的演绎方法”。袁东方表示,“潮剧演员、戏曲演员真的比我们累多了,他们从小就要刻苦练好基本功,还要学习戏曲、唱调,甚至是乐器的相关知识,更要熟练不少技巧,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
角色小云的扮演者文梓琳从小在潮剧团中长大,对于这次能在镜头前扮演一位潮剧的“后浪”,她也是感慨良多,“我跟合作的潮剧团演员老师讨论演出的时候,才发现潮剧人原来是如此艰苦。电影最后一场戏我要穿着整套潮剧行头,戴着假发在台上表演,才发现是真的很累。而且表演者不是只在大剧院有空调的地方演出,可能要在酷暑下穿着很厚的戏服,勒着很紧的假发在乡下、在露天场地表演,真的非常敬畏他们。”
成为传统艺术的翻译官与创新者
除了潮剧,木雕、工夫茶、潮绣等也在《秋水伊人》中多次登场。例如在电影中,父亲与小云在喝茶时,还专门介绍了工夫茶茶杯以品字形排放的缘由。此外,多个场景也是在潮州的地标,例如牌坊街、凤凰台、湘子桥等取景。
对此,周晓燕表示,真实和有代表性是《秋水伊人》的最大特色,“一方面,我们在潮州的知名地标取景,一眼就能认出来。另一方面,我们在美术道具的设计、制作上,坚持要用潮汕人的团队,因为这样才能体会到潮汕人真实的习惯,以及实实在在的生活性和风情、风俗。”如此“潮式”的作品,是否担心会令非潮汕观众的观影体验打折扣?周晓燕认为,潮汕文化其实是一个地域性很强,但同时辐射性、传播性也很强的文化,“例如英歌,它就已经传播到世界多个城市。我坚持用潮人、用潮语去演绎,甚至连主题曲用潮州话来唱。通过这样本地化的演绎,一样能从故事、角色情感中体现共情,反映普世性,对亲情、家庭等元素产生共鸣,所以我不担心。毕竟潮汕人的乡愁,也能给其他人带来慰藉。”
潮汕文化源远流长,但几位主创不约而同提到,希望能通过这部电影带来些新的理解、新的内涵。周晓燕直言,对于潮汕文化,她有一种敬畏之心,但也不能拘泥于老形式和表现手法,而应该要在新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发光发热,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生命力,这才是传承。文梓琳则表示,潮剧和其他潮汕文化,不应该像宝藏或古董一样被藏起来,而应该让大众去体验,“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视角去聚焦,用创新的方法让它们发展,焕发活力。我们作为年轻人,不仅只扮演一个传承人的角色,而应该成为潮汕文化与传统艺术的翻译官与创新者。”
通过潮剧追寻母女情、父女情
除了潮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母女情、父女情以及家庭等也是《秋水伊人》想表达的重要情感。
周晓燕表示她一直在追寻一种母女共情的情感,“因为我个人比较感性,这种情感能带来比较强烈的感触”。此外,她也指出,这种离别、团圆几乎就是每个潮汕家庭,甚至是各个家庭都要经历的缩影。
袁东方直言,她一开始对于谢海岚的选择是“难以理解的”,毕竟潮州女人在那个年代还是偏保守,而且非常在意家庭与亲人。但越到后面,她越能理解角色的选择,同时也逐渐感受到谢海岚与女儿小云的共鸣,即便她不是和丈夫、女儿共同生活,“他们其实都在为家乡文化作努力,都在为潮剧的传播而奋不顾身,所以到了那一刻,一家人的精神、目的其实是一致的。”
在潮剧团长大的文梓琳,真实的家庭状况和小云相近。出演了这个角色后,她不仅理解了父亲在剧团中起早摸黑表演、练习基本功等情况,还感慨潮剧其实就是连接两代人之间的桥梁:“一开始小云是一个叛逆的人,被动接受成为潮剧继承人。我在演绎时,一度很担心会演得很扁平化,很简单,因为小云的叛逆不是一种普通的挣扎与迷茫。到了后面,小云从被动继承,到受到启发,并主动接纳父母的选择,是一种立体而复杂的转变。到了最后,她看到母亲剧团的发展,才最终理解父母以不同方式去坚守潮剧的传承,才感受到来自父母不同的爱。”
广东新世纪出版社将在1月上市的《戏台向南》,是根据电影《秋水伊人》进行改编的儿童小说,重点讲述电影中主角小云的成长故事,并融入了家庭、潮剧、华侨等元素,希望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与小云的成长产生共鸣,并从中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成为海外侨胞的寄托。据出品方代表庄淳楦介绍,除了像电影一样向读者推介了潮剧和潮汕文化外,该书还阐述了小云对父母理解的一个过程,补充了电影中她青春期一段时光的留白。在成长过程中,小云感受到父母为了传承、发扬潮剧,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阅历的丰富,她也逐渐理解并释怀。
现场演绎潮剧经典唱段
在现场互动环节,来自河南的周晓燕虽然不懂潮汕话,但解释了坚持使用当地方言去念对白的原因,以及在创作上如何克服难点。袁东方、文梓琳这两位地道的潮州人不仅大秀了一把潮州话,还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现场演绎了潮剧的经典唱段,引来满堂掌声。
现场多位观众也表达了对电影的热爱与支持。有来自韩国的导演表示,《秋水伊人》的故事很好,很能打动观众,同时也很高兴看到潮剧和潮汕文化能在海外发扬光大,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韩国看到潮剧的演出。也有小观众表示,看完电影后,特别想学潮剧,希望未来能有这样一个机会。
潮语电影《秋水伊人》不仅是广东重点影片项目库扶持的匠心之作,也成为“第二十三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特定影片,更已获得第58届休斯敦国际电影节雷米奖、首届亚洲艺术电影节艺术家评审团特别单元最佳故事片提名等奖项。电影将于11月28日全国上映。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泽然 林经武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钟锐钧
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朱俊毅
编辑:陈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