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临海的深圳罗湖,何以“向海图强”?

南都N视频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5-11-25 23:16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海洋经济是沿海区域的专属。然而,地处深圳中心区域、完全不临海的深圳罗湖区,近日发布了《罗湖区海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正式亮出了自己的“蓝色产业版图”。这隐藏着怎样的城市发展智慧?

图片


开启“蓝色突围” 

罗湖海洋经济已初步形成集聚态势

罗湖的“蓝色雄心”,背后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大战略。

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拥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公里海岸线,海洋经济总量位居全国前列。深圳锚定“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加强资源统筹、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具有深圳特点和优势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不临海的罗湖,如何参与海洋经济建设,罗湖正在探索自己的路径,出台了《罗湖区海洋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其实仔细审视罗湖与海洋的联结,不难发现,这条“向海之路”有着清晰的逻辑线索。

口岸,是罗湖最大的“出海口”。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三大口岸,是连接香港、通向全球的重要枢纽。每天,数以万计的人流、货流通过这些口岸跨境流动,构成了罗湖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的独特优势。

凭借口岸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等,罗湖的海洋经济已初步形成集聚态势,主要以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旅游业为主,占比约60%。目前已建成深润大厦、鸿隆世纪广场两栋货代物流主题楼宇。

走进深南大道1001号的深润大厦,海洋经济的氛围扑面而来。这座地处深港现代商贸业升级发展区核心腹地的建筑,已成为罗湖海洋经济的标志性载体。九立供应链、泰博国际货运代理、富海通国际、运筹帷幄物流集团等龙头企业在此集聚,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货代物流生态。

而鸿隆世纪广场,自2010年全球招商运营以来,充分发挥立足蔡屋围金融圈核心区域优势,已成为深圳市“纳税超亿元”大楼。楼内集聚货代物流企业近40家,包括嘉世坚、汇利达、菲尼克斯、旗峰等国际货代物流企业。

图片


六大行动绘制“蓝色罗湖”新图景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罗湖区海洋经济质量效益显著提升,逐步构建多层次海洋运输代理服务与金融服务体系,培育2-3个具有罗湖特色优势的海洋产业集群,海洋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建设初见成效,涉海企业数量达到1.2万家。

为实现这一目标,罗湖规划了六大重点行动:

1、海洋交通运输能级提升行动

做大产业集群

积极鼓励供应链头部企业、货代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深润大厦、鸿隆世纪广场等海洋经济主题楼宇。支持辖区货代龙头企业与香港物流巨头开展股权合作或业务联盟,拓展东南亚、欧洲等国际航线。

提升专业水平

引导货代物流企业向专业化、高附加值转型,聚焦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医药冷链、危化品运输等细分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实施“智慧物流伙伴计划”,推动物流仓储行业智能化发展。

2、海洋旅游融合升级行动

开发精品邮轮产品

支持旅行社联动邮轮运营商、商圈、景区,推出“邮轮+黄金珠宝”“邮轮+文化”“邮轮+美食”等“一程多站”旅游线路,丰富旅游消费场景。

推动“海洋+低空”创新发展

依托梧桐阁、望桐露营地、IBC等起降点,联动蛇口邮轮母港、大鹏、盐田等区域,打造“邮轮+低空”空海游观光线路。开发“直升机+酒店+游艇、摩托艇、冲浪、潜水”等联程服务产品。开通罗湖—珠海东澳岛、惠州三门岛等环岛游、登岛游等海岛特色空海旅游线路。

3、海洋金融创新支持行动

开发“蓝色贷”

鼓励银行推出“港航贷”“海洋服务贷”等产品,探索以“链主企业+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协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构建上下游联动、风险共担的金融生态。依托市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探索建立“海洋产业子池”。创新发展国际冷链运输、珠宝货物运输、跨境物流等特色险种;推动海洋保险业务向港航运输、港区作业等环节延伸。

大力发展航运保险

吸引国内外高能级航运保险主体在深设立营运机构,加快航运保险经纪、代理、公估,以及咨询、律师事务所、行业组织等机构集聚。

4、涉海贸易扩容提质行动

推动传统海产贸易升级

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物流转运中心规划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建设集国际贸易、代理采购、供应链金融、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综合型冷链供应链平台。

大力发展涉海装备贸易

发展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冲浪设备、水下摄影设备等水上休闲运动装备贸易,打造涉海装备展销中心。聚焦水下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系统及整机装备研发销售,制定招商引资图谱,支持企业开拓水域救援设备的国际市场。

5、海洋信息技术赋能行动

引进培育企业

聚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监测、产品安全评价等关键环节,引进专业机构。聚焦船舶清洁化、电动化引进企业,拓展船用电池、充电站、移动充电平台等海上充电设施应用。

拓展应用场景

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应用。发挥企业技术优势,构建以卫星遥感为核心、多手段协同的海洋生态立体监测网络,为周边海域提供水质监测、海岸线保护等技术服务。

6、海洋生物医药培育发展行动

加强海洋创新药物研发

积极对接中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港生命健康产业园。鼓励香港科研团队携带先进技术和项目,依托医疗机构临床资源,加速海洋生物医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引导大健康企业“向海”发展

开拓新兴市场,瞄准海洋功能食品、海洋化妆品、海洋生物材料等新兴市场,开发海藻健康食品等产品。鼓励技术攻关,鼓励医美龙头企业发挥在透明质酸、胶原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研发与应用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海洋科研机构开展联合攻关,加速海洋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纯化技术突破。


不临海的罗湖,正以自己的方式,拥抱蔚蓝。

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罗湖正以昂扬的姿态,通过加快建设海洋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区,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贡献独特力量。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曾海城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