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深圳B01版
当宝安体育场的记分牌定格,广东少年在家门口怒吼庆祝,那一枚铜牌的分量,点燃了全场的沸腾;转眼间,湾区之畔的欢乐港湾灯火如昼,十五运会的谢幕秀首度“破圈”走出场馆,以海天为幕、水面为台,上演了一场颠覆想象的视听盛宴。而竞技赛场之外,从潮流青年的街头篮球到新圳河上激昂的龙舟竞渡、摩天楼间挑战极限的垂直马拉松,不断涌现的名场面,标注着同一个坐标——宝安区新安街道。从硬件到服务、从赛事到民生,一个街道何以成为深圳体育版图上的“活力枢纽”?透过这场“大考”与“日常”的交织,新安在深圳打造“赛事名城”战略中淬炼出的“圳街力”正逐渐显露出清晰的轮廓。
硬核基石
世界级场馆的“街道管家”如何履职?
赛事期间,宝安体育场连续上演10余场高水平对决,以其媲美国际顶级赛事的草皮质量,赢得了U18男足广东队前锋布尼亚明等专业运动员的高度赞誉。作为宝安中心区城市景观主轴线上的明珠,总投资近17亿元的宝安区体育中心,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场馆于一体,构筑起大湾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殿堂。形似“竹林”、寓意节节攀高的宝安体育场,以4万座席的体量,印证了其承办国际顶级赛事的能力。一旁的宝安体育馆,同样在十五运会拳击项目中经受住了考验。这场吸引了40个单位参赛、诞生了13枚金牌的赛事,不仅让常园等奥运冠军的风采尽显,其智慧化的“加载”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数字人智能问询、VR沉浸式展示、AR智慧导航等前沿科技的全面应用,为大型赛事的服务保障树立了新标杆。“这里是未来举办国际盛事的理想之地!”世界拳击联合会秘书长的评价迅速“出圈”,引发广泛共鸣,正是因为新安用实力接住了这份国际级的期待。
从足球赛场的草皮养护到拳击场馆的智慧服务,从U18到U20赛事的无缝转场,密集赛程下的宝安体育中心始终运转有序,新安街道作为这些场馆的“贴身管家”,是怎么完成这场“小马拉大车”的考验?而这背后,正是深圳基层治理中那份高效协同的执行力,是城市建设“赛事名城”时,扎根街头巷尾的硬核力量。
普惠网络
“高大上”场馆如何接上“地气”?
宏伟的宝安体育中心定义了新安体育版图的高度,而星罗棋布的社区文体中心和运动公园,彰显了这张版图的温度与广度,为全民健身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在新安街道宝城67区,集4个篮球场、2个足球场、多个网球场及羽毛球场于一体的新安文体中心,已成为周边居民日常运动首选场所。“大宝路运动公园的智能健身设备真是太方便了!手机扫一扫,连我今天消耗了多少卡路里都一清二楚。”深秋的清晨带着几分凉意,张阿姨已经结束了晨练,她连连称赞的大宝路运动公园,是宝安首个智慧化“街道共享”运动公园,更是新安全民健身蓬勃发展的生动缩影。
“白天身心高速运转,晚上来这里跑几圈,和朋友打场球,感觉整个人都重启了。”这里是上班族王涛的“能量补给站”,他指着脚下的跑道说,“智能跑道能记录我的配速,晚上的智能照明系统会自动调节亮度,对我们这些‘夜跑族’太友好了。”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城市“边角料”,如今成为备受追捧的拥有11人制标准足球场、篮球场和环形塑胶跑道的现代化运动公园,这样的“逆袭式新生”,如何让“还绿于民,还体育于民”的理念从口号变为现实?夜幕降临,答案在各个体育场所的热闹景象中愈发清晰。大宝路运动公园的智能跑道上,亮起一串串移动的光点;新安文体中心的灯光球场里,激烈的对抗赛吸引了路人驻足……一幅生机勃勃的全民健身图景,也是健康中国的最美风景。
精准落子
如何让文体热潮“热”在日常?
无论是专业赛场,还是社区绿地,其设施建设与赛事运营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让市民享受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在“活力新安”的旗帜下,一个覆盖全年的赛事IP矩阵已然成型。从点燃邻里激情的“新安杯”篮球赛、足球赛,到潮流青年聚集的“湾peace”街头篮球赛,再到全民参与的广场舞大赛,覆盖全年龄段的文体供给做到不重样、接地气,这背后,是街道对辖区资源的精准研判与创新盘活。
更值得称道的是,新安街道独创的“地标+”模式,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它将整个街道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创意的运动场。新圳河经过生态治理后,清波荡漾,街道便在此举办龙舟邀请赛,群龙竞渡,远处的“湾区之光”摩天轮缓缓转动,构成一幅现代与传统交融的城市画卷。这不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更是一场“文体搭台、经济唱戏”的街道推介会,新安“脑洞”大开,在深圳西部第一高楼恒明珠金融中心举办了宝安首个垂直马拉松,吸引中外选手向城市天际线发起挑战;不止于速度与高度,新安的巧思还在于将历史与潮流结合,把“新安八景”融入城市漫游定向行,让参与者用脚步丈量街区,在打卡闯关中感受新安的人文、艺术与金融脉动。
当体育的激情与文化的根脉相连,“非遗国潮”便应运而生。街道巧妙激活岭南胡琴艺术馆、粤剧艺术馆等文化阵地,让高雅艺术走进日常。而十五运会铜牌战场上,国家级非遗项目“上川黄连胜醒狮”的登场,正是这股“国潮”的点睛之笔,不仅丰富了观赛体验,更实现了体育竞技与在地文化的融合。
新安的舞台,不止于自己的一方天地。它积极联动区级重大文体项目,在全球瞩目的深圳马拉松、世界湾区帆船赛、“湾区杯”中国围棋大棋士赛等顶级盛事中,扮演协作者与服务者角色。当文体活动蔚然成风,产业的种子便会破土而出。坐落于宝安体育中心的“茶主题MALL”茶阅世界,在文博会期间成为弘扬中华茶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矗立于欢乐港湾的滨海艺术中心,则已成为一座湾区文艺殿堂。从一场赛事,到一个品牌,再到一个产业,这正是“圳街力”从刚性执行到柔性智慧,再到长效赋能的完整链条。
观察
构建从竞技赛场到家门口运动圈的“街道答卷”
从全运会的“大考”现场,到茶余饭后的社区公园,新安街道用实践诠释了“体育,是宏大叙事,更是具体日常”。
高端赛事的“流量”如何转化为全民健身的“留量”?场馆的硬件指标如何转化为日常的民生体验?新安的探索,正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落到了每一块运动场地、每一场文体活动中。对于正在加速迈向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深圳而言,新安这份“街道答卷”,确立了一个基层维度的先行坐标。
南都融媒出品
编辑:李斌
记者:潘莹瑜
摄影:刘有志
设计:刘艳兰
编辑: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