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金银湾畔,海风轻拂蓝海科技产业园的玻璃幕墙,与远处港珠澳大桥的壮丽轮廓遥相辉映。实验室内,中山大学博士伍思欢紧盯着屏幕上跃动的数据——他带领的潜鸟创新科技团队研发的10kg级纵列式双旋翼无人机,刚刚完成新一轮测试,成功实现从水下潜行到空中巡航的无缝切换。
一年前,测试场地曾是该团队最大的困扰。“跨介质设备需同时满足水域与空域测试条件,自寻场地不仅成本高,审批流程也极为繁琐。”令伍思欢惊喜的是,由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运营的蓝海科技产业园,为企业开辟了使用实验室核心资源——万山海上测试场的通道,更通过“蓝海思潮”科技沙龙为他们精准对接两家投资机构。“从政策解读、工商注册到实验室规划、供应链对接,园区服务团队全程跟进,让我们能心无旁骛地投入研发。”伍思欢说。
潜鸟创新科技的成长轨迹,犹如一粒深植蓝海的种子,在产业园的创新沃土中破土而出、拔节生长。这里不仅是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试验场,更是梦想与实干交织的创业港湾。
创新生态:
打通“科研-产业”最后一公里
2024年3月5日,珠海建市45周年之际,蓝海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作为南方海洋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该园区从诞生之初便以其独特的“政府支持+实验室牵头+市场化运营”创新机制,让深藏于实验室的科技成果加速走向产业、创造价值。
入驻企业可共享南方海洋实验室着力打造的各大公共平台顶尖资源。从海洋科考平台到海洋数据中心,从万山海上测试场到海洋工程技术试验平台,这些“硬核支撑”让初创企业无需重金投入即可率先开展前沿研发。万山海上测试场更是被誉为海洋科技的“顶级练兵场”,依托5G专网与卫星通信系统,构建起覆盖水面、水下、空中的多域测试体系,为智能船艇、海上无人系统等提供真实海洋环境下的“一站式”试验服务。
在这片创新沃土上,一批海洋科技企业正快速崛起:珠海海志科技研发的“海兔1号”半潜式无人自持平台,融合波浪能-太阳能互补发电技术,攻克了海上装备长期能源供给难题;珠海容祺瑶光打造的“空海一体”智能治理平台,实现低空无人机与近海观测设备的协同调度;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则以其高精度监测能力,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
截至目前,该产业园在孵企业(团队)共18个,入驻率达85.3%,覆盖海洋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低空技术等多个前沿领域,初步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
赋能体系:
构建“全生命周期”成长沃土
不仅提供空间,更要提供“成长解决方案”——这是蓝海科技产业园始终秉持的服务与培育理念。6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园区内,团队办公室、集中办公区、路演厅、会议室、洽谈区等设施一应俱全,实现“拎包入驻”。而背后的全方位赋能体系,才是让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
在技术转化层面,得益于南方海洋实验室的坚实支撑,园区依托实验室产业化办公室,协助企业对接实验室资源,破解中试阶段的技术瓶颈;在市场拓展层面,“蓝海思潮”科技沙龙汇聚“产学研用投”多方力量,促成精准对接与合作,目前已累计举办10期;在融资支持层面,入驻企业可优先获得珠海三期基金扶持,为成长注入资本活水。
针对企业产业化需求,园区还提供“一对一”创业导师辅导。笃行新材料在导师指导下明确产品方向,其基于海洋生物质的环保系列产品已成功打开市场;广东奋翼科技的固定翼无人机凭借科研级探测能力,在园区支持下参与多项海洋科考任务,积累了极端环境作业的宝贵经验。
“我们最大的感受就是‘选对了平台’。”伍思欢深有感触地说,“这里不仅懂技术、懂产业,更懂我们创业者的真实需求,真正帮助我们实现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完美跨越。”
这正是珠海发展海洋产业的独特优势所在——绵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技术提供了最直接的应用场景;精准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特别是在实验室成果转化和项目落地方面,展现出超预期的支持力度;加之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更为未来技术合作与市场拓展创造了无限可能。在这里,创业者们找到的不仅是一个办公场所,更是一片能让梦想生根发芽的沃土。
向海图强:
激活珠海海洋经济新动能
海洋经济是珠海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和潜力所在。2024年,省委常委会到珠海调研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珠海工作时,就要求珠海做足海的文章,高质量发展海洋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海岛经济,加快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2024年,珠海市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南方海洋实验室的创新能量与蓝海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脉搏,正深度融入珠海海洋经济发展的沃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策源地。
在产业升级前沿,园区企业与本地产业形成良性互动:潜鸟创新的跨介质无人机为珠海海上风电场提供智能巡检方案,显著提升运维效率;海洋高端装备项目与传统船舶制造企业合作,推动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海底数据中心项目联合行业龙头,成功研制钛/钢复合结构数据方舱耐压壳体,为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筑牢基础设施支撑。
在海洋经济关键领域,园区成果正发挥多维价值:海鲈早繁早育技术体系突破,支撑百亿级产业发展;“黄油蟹”形成机制破解,推动特色渔业提质增效;海洋生态修复技术创新,为珠海海洋可持续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随着珠海“海上新基建”加快推进、《珠海市激活“蓝色动力”十条措施》深入实施,园区发展迎来新机遇。
此外,南方海洋实验室正与珠海本土“科技旗舰”——珠海科技产业集团探讨开展深度合作,包括共同推进“海上新基建”项目落地、设立海洋科创基金、开展海底三维地图测绘等。
未来,伴随这一系列合作落地,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市场化能力,进一步打通“科研-产业-资本”创新链条,为珠海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面朝蔚蓝,勇立潮头。蓝海科技产业园的生动实践,正是珠海经略海洋、迈向深蓝的缩影。它不仅是培育企业、转化技术的孵化器,更是点燃珠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蓝色引擎。从这里扬帆的,是科技创新的星星之火,是创业者的宏伟梦想,更是一座城市服务国家战略、走向辽阔未来的坚定航向。
推广
编辑: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