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梁艳燕 通讯员黄丽虹 肖吉 2025年11月25日,广州华侨博物馆迎来一场健康盛会。“广州市健康学校建设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分享活动在此举行,200余名教育工作者、健康专家齐聚,共绘学生健康成长新蓝图。
“广州市健康学校建设暨关爱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分享活动现场。
十年坚守,从细节入手,从“心”出发
“10年时间,我们一起见证了774所健康学校、177所健康好学校茁壮成长。”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在致辞中动情地说。
从最初有人质疑“学校不是发成绩单的吗,健康的事有医院”,到如今坚信“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广州教育人用十年坚守,换来校园健康生态的焕然一新。十年间,广州从“一块黑板是否反光”这样的小细节改起,逐步延伸到食堂明厨亮灶、运动场软质防护、教室新风系统;从每天锻炼1小时到一生一档健康体系建设,从525心理热线到医教结合的心理干预。
广州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学明致辞。
“这些不是报纸上的数字,”陈学明分享道,“是校长蹲在操场和孩子们聊跑步姿态的温度,是心理老师陪抑郁学生画了三年起居日记的坚持,是校医反复调试食谱只为找到最适合过敏孩子午餐的用心。”
构建“学校+专家+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新格局
活动现场,12所“健康成长好学校”获表彰,28名校医成为“中医种子校医”,27名专家组建“健康科普宣讲团”。27名专家分别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第三中学等13所医院和学校,组成视力健康与近视防控、口腔健康、心理健康、膳食营养、中医保健及校园健康教育6个宣讲团,汇聚了临床医学、健康科普与教育实践等多方专业力量。
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与广州市儿童公园签署合作协议。
同时,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与广州市儿童公园签署合作协议,构建起“学校+专家+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新格局,双方将围绕学生健康科普、实践课程开展与健康资源共享等领域推进深度合作,积极构建“校内+校外”有效衔接的健康育人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机融合与共享发展,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共同助力广州儿童友好城市建设。
未来三年,让健康成为“全社会的事”
站在新的起点,陈学明提出三大方向:机制更实,将视力监测、个性化营养餐等“关键小事”纳入考核,每所学校配齐配强健康副校长;服务更暖,针对学生近视、肥胖、心理等“成长的烦恼”,建好学生健康大数据平台,为每个孩子生成“健康画像”,与中医院联合开发养生操,推广节气食育课;合力更强,把家长健康课堂开进社区,请儿科专家定期进校园,鼓励企业捐赠体育器材,让健康成为“全社会的事”。
“一位老校长曾说:学校最好的样子,是孩子们跑起来带风,笑起来灿烂,摸起来结实。”陈学明用这句话与在场教育工作者共勉,“这就是健康学校的终极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