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先心病早筛效率提升十倍多,AI中试基地如何发挥效能?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1-27 16:07

南都讯 记者程姝雯 发自北京 针对胎儿心脏病早筛的智慧医疗应用,可以使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效率提升10倍以上,诊断准确率提升40%以上,目前已服务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多地。

今天下午(11月27日),在国家发改委新闻发布会现场,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了上述“人工智能+”应用的最新进展。据披露,这一“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背后,得益于医疗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助力作用。

南都N视频记者也关注到,继今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后,“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成为新热词。何为“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这一基地将如何助力“人工智能+”?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新闻发言人李超作出详解。

图片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了“人工智能+”应用的最新进展。

破解产业需求、技术成果、应用场景的对接难题

南都N视频记者关注到,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搭建行业应用共性平台。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重构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等,打造人工智能应用服务链。健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指引、开放度评价与激励政策,完善应用试错容错管理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转化与协同应用。加快重点领域人工智能标准研制,推进跨行业、跨领域、国际化标准联动。

“我们看到,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产业需求找不到好技术、技术成果找不到好场景、优质应用迈不出落地第一步等情况。”就此,李超介绍,针对这些问题,“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就是要推动建设一批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连接器”、技术成果转化的“加速器”、优质应用落地的“孵化器”。

据介绍,所谓“中试”,上接科技攻关,下接产业示范和量产推广,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我们鼓励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参与到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与运行中来,积极开展应用中试验证与方案优化,加速应用成果转化和落地见效。”李超说。


3个方向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落在广东

此前,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介绍,将结合“人工智能+”6大重点行动,在制造、医疗、交通、金融、能源资源等重点领域布局应用中试基地。

透过公开报道可见,今年以来,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已密集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能源领域电力方向)由南方电网承担;首批交通领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在青岛启动;医疗领域的应用中试基地则由北京、上海、广东等地承担;江苏苏州承担制造领域中试基地建设;广东东莞获批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中试基地建设。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今天的发布会现场也谈到,从中试基地的情况来看,在促进资源整合、供需对接、成果推广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效果。

据介绍,以港口航运方向应用中试基地为例,基地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港口业务场景最全的训练数据集,可以为港口生产作业、无人驾驶等方面的技术研发、验证提供有力支撑,汇聚了数百家人工智能技术供给方和港口领域用户单位,大大降低了港口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开发门槛。

以电力方向应用中试基地为例,通过提供真实电网场景,支持开发团队测试算法、快速迭代,探索新能源功率预测、设备故障分析、输电线路巡检等应用,成功研发出“天权”高效计算求解器,攻克能源领域超大规模优化计算的世界难题,以业务需求精准推动技术创新。

以医疗领域应用中试基地为例,基地立足临床需求,孵化专门针对胎儿心脏病早筛的智慧医疗应用,解决胎儿心脏病等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及决策难题,使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早期筛查效率提升10倍以上,诊断准确率提升40%以上,服务范围已覆盖新疆、宁夏、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多地。

“随着应用中试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资源汇聚和协同赋能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为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行业领域用户提供更多能力支撑,带来更多发展机遇。”李超说。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