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招标人搞明招暗定,国家发改委发布指引提出明确要求

南都N视频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5-11-27 18:28

南都讯 记者杨文君 发自北京 11月27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新闻发布会,会上,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介绍了《招标人主体责任履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有关内容。

图片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

李超表示,招标人是招标投标活动的发起者和重要组织者,其行为直接关系招标投标活动是否公平公正,是否能够实现竞争择优。实践中,一些招标人有权不行、有责不担的情况仍然存在。比如,有的招标人不考虑项目特点和招标成本收益,“一刀切”进行招标;有的招标人搞明招暗定、暗箱操作,或对违法违规行为视而不见、有错不纠。

“为此,《指引》从招标投标全周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对招标人履职尽责提出了三方面具体要求。”李超说。

据李超介绍,第一,招标人对招标投标的科学性负责。建立招标文件合规审查机制,确保招标文件合法合规。根据市场竞争情况设置异常价格的判定标准和处置方式,避免恶性低价竞争。审慎选派招标人代表参与评标,规范开展中标候选人核验。

第二,招标人对招标投标的合法性负责。压实招标人抵制和纠正违规行为的责任。对投标人,可以设定异常投标的核查标准;对招标代理机构,要加强对委托事项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监督;对评标专家,要加强对评标报告的审查,及时纠正评标专家的违法行为。

第三,招标人对招标投标的廉洁性负责。建立招标投标事项研究决策、合规审查、监督纠错、绩效评价、风险防控等管理机制,对定标活动实行全过程记录和可追溯管理,主动接受外界监督。

此外,李超还介绍道,目前人工智能在招投标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助力招标人更好履职。在招标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检测招标文件,自动识别排斥限制竞争的不合理要求。目前,招标文件检测模型已投入实际应用,累计检测招标文件3.1万份,发现并纠正各类歧视性条款1.9万个,有力保障了投标企业公平参与招投标活动。

编辑:梁建忠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