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4月份都是国际学校的招生季。4月10日,2021年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入学考试开考。唐唐(化名)所在的“广州国际部/择校交流群”里已经热闹了好几天。“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国际学校之一,首场入学考来袭,1小时精准把控华附国际部入学考点!”
唐唐所在的这个交流群,每天都被大量的家长择校咨询和直播答疑通知刷屏。他注意到,自己所在的微信群已有492人,临近500人的满额,而这个群也只是机构择校交流群里的“第3号群”。“要不就是家长拼团抢资料,要不就是机构组织各种模拟考、答疑会,感觉疫情之后,大家对国际教育的热情没怎么减退。”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留学行业压力凸显,而作为留学“预备队”的K12(幼儿园至高中)国际学校/国际班市场又有哪些变化?南都教育联盟国际教育课题组推出的《广佛国际教育观察报告》进行了深入解读。
外教暂时回不来,招聘市场水涨船高
疫情带来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外教师资。对于国际学校和教授国际课程的学校来说,此次疫情不但导致学生们的开学时间延迟,同时也影响了学校的外教到岗及招聘工作。
去年2月下旬,疫情在海外扩散。为防范境外输入风险,2020年3月26日,外交部和国家移民管理局共同发布了《关于暂时停止持有效中国签证、居留许可的外国人入境的公告》。
而按照我国外籍人才分类标准,多数来华工作的国际学校外籍教师和管理者等工作人员,属于B类外国专业人才,手中所持基本是Z字签证和各地签发的居留许可,不符合允许入境情况。短时间内无法返回学校。
由于国际学校外教占比很高,以英美国家为主。合同基本一年一签,年底本就是外教决定是否续签的节点,听到疫情消息,也有外教决定马上飞走,不再续签。
“的确有一部分外教去年在国外没有办法返校。”广东碧桂园学校原副校长陈亮介绍,该校总计有80多个外教,陆陆续续回到中国的有50多人,还有大约30人左右依然留在海外,稳定返回学校的外教比例大概是60%以上。广东碧桂园学校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大学预科十五年一贯制的寄宿制国际学校,庞大的学生体量势必带来对外教的高需求。“因为最初阶段疫情还在放寒假,很多外教都出国回家或度假了,所以我们寻求了非常多的措施,趁还可以入境的阶段积极协助他们返校。”
外教顺利入境后的健康问题也备受关注。“碧桂园学校是比较早提出了‘14+14’的隔离措施的。”陈亮介绍,除了外教入境后集中隔离14天以外,返校以后的外教还要自行居家隔离14天。“在健康检测的工作方面,我们是做得比较早的,隔离期间我们也会安排专人去跟外教对接,帮助他的生活,帮助他授课等等。”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作为广东老牌的公立国际高中,全校累计有20名以上的外教,在应对疫情返校问题上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在国家要求暂时封锁边境,暂停外国人入境的前夕,我们就已经以最快速度协调海外教师及时返校了。当时就是先让老师们往机场赶,国内有哪里的机票我们就先抢,争取老师们能顺利隔离返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常务副校长黄志铭介绍,当时疫情暴发,大多数的国际学校和国际班,都希望先确定开学时间,再联系外教隔离返校,“但他们没有想到,海外的疫情能暴发得这么快,到时候想回也回不来。这就是我们的一个预判性,从而确保了外教师资的稳定。如果出现了大量的外教缺口,再加上从线下到线上转换上课,不管是课程质量还是课堂模式,我们认为都将是一个挑战。”
“缺外教”成了不少国际学校或国际班遇到的普遍问题。受疫情的影响,很多学校线下教学无法开展,导致部分学校出现外教离职等现象,而一些在职外教也会因为疫情等原因出现复工后工作上的变动,加上母语外教资源稀缺和外教来华工作的意愿波动等因素,会导致疫情结束后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外教“用工荒”,从而也加大了机构招聘外教的难度。“新学期是真的需要招聘教师!”但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人力资源人员出国招聘和外教来华面试都变得不太现实。
“我们学校也加大了在国内的外教招聘力度,以保证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实际上,我们观察发现,现在各个国际学校都加大了外教招聘力度,外教的薪酬和各方面待遇也就水涨船高了。”陈亮直言。
隔着时差、屏幕,亲子矛盾易激化
疫情后国际教育的第二道坎,是在线授课。
2020年2月初,疫情蔓延,全国各省份的在线教学工作陆续开展。面对疫情的考验,相对成本低、高效率、更便利、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方式,为国际教育打开了突破口,为跨境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然而线上课堂却令一众家长、学生、教师叫苦。成功将“网课太欺负人了”这一话题送上微博热搜,阅读量高达4.1亿。
有家长反映,国际学校发布通知,称无法按原计划在2020年2月3日开学。之后改为线上教学,教师通过ZOOM定期在线上课。幼儿园到高三年级,每天授课时间15分钟到1.5小时不等,有的老师有时在沙滩,有时在床上,还经常断线。
“针对在线授课,我们采取了几项措施。”陈亮介绍,首先就是调整授课的安排,“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鼓励已经返校的老师多上课。比如说教英语的同一个年级老师,已返校的外教原来上18节,我现在鼓励他上20节或者上22节,把滞留国外的外教的课减少,增加国内外教的课,这样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
除此以外,在线授课还要克服时差。“我们强调了学校的课表和时间表,要按照我们的课表的时间表来授课,不管教师在哪一个国家。比如说今天上午是北京时间10:00上课,他10:00就要准时要上线授课。”陈亮表示,除此之外,也需要安排助教来跟进外教的线上授课,包括授课设备的管理、线上的提前准备、课后的跟进管理等,都要提前安排。
“对于学生来说,在线上课、考试也是一样的,有不少需要适应和调整。”陈亮举例,由于国际考试统一调整为机考,对应中国考生的考试时间是0点、凌晨2点和4点,“学生们的在线课程就是下午2点开始,晚上10点结束,之后的辅导和作业基本就进行到半夜了,只能提前让学生来适应这样的考试时间。整个上午就是拿来睡觉,一个多月的时间基本是黑白颠倒的。”
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广东华侨中学国际部主任刘凡介绍,华侨中学国际部针对线上授课,开展了几项应对措施。“我们会专门提醒孩子准时上课,进行严格的点名考勤,形成约束力,同时把孩子们的在线课堂表现纳入平时成绩,每周形成总结报告,针对孩子的上课状态第一时间和家长沟通。”刘凡坦言,在线授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应急作用,但相比较线下授课,还是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是要依靠孩子的自觉。互联网对孩子来讲仍然存在诱惑,学生看似对着屏幕上课,但是否专注、认真,其实基本无法监控到。并不是在线授课的形式本身,导致效果大打折扣,而是这种形式改变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固有的约束力下降了,部分孩子就会受影响。”
授课形式的转变,带来的还有心理层面的影响。
“在疫情期间,无论什么学校什么年级,学生们都在家上课,有些学生必然达不到线上教学目的。所以在线学习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类状况,一些孩子成绩波动比较大,甚至带来一些心理上的问题。”黄志铭表示,对于一些学校而言,学生在线上课的初期阶段状况百出。“长时间闷在家,缺少社交,作为家长也从没有和孩子一起在家待过那么长一段时间,相处的过程中亲子矛盾就很容易快速激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话,线下的效果肯定比线上要好,因为线上是不可控的。学生要做什么,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准确把控。”复课后大部分学校都开始重视心理咨询引导工作,加强在线授课的心理层面干预。
小众国家留学受关注,广东录取情况好过往年
每年的4月份、5月份,都是国际学校考试和校园活动的高峰期。疫情初期,比任课教师更挠头的大概就是招生教师了,线下招生工作的停滞以及开学时间的延期给市场招生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有招生负责人表示,为了招生曾驱车70公里,逐一拜访择校家庭。疫情下,国际学校的入学招生和毕业录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前期调研发现,广佛地区部分头部老牌国际学校的招生依然维持稳定,但一些新校则门可罗雀,招生情况非常一般,甚至有一所国际学校只招到5个学生的极端情况。
“招生有影响,但对于头部学校而言,这种影响还不算是致命性的。”黄志铭介绍,结合疫情影响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从2020年的招生情况看,“六成的‘铁杆粉丝’报考者还是坚定选择了国际教育路线,但也有近四成的家庭,在目前的情况下,暂缓了他们的留学规划。”黄志铭表示,往年在是否选择国际教育的群体中,态度摇摆的家长占到了三四成,“但这部分人仍有选择国际教育的倾向,觉得还是有尝试的空间。但今年这部分人基本都是观望和暂缓了。”
除了招生人数和比例的变化,还有出国方向的调整,美国留学因素的不确定性,让不少备考学生把目光转向其他方向。
“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于一部分小众国家的关注度又高起来了。”ULC剑桥国际高中副校长常燕介绍,由于大部分选择国际教育路线家长已经做了漫长的前期准备,临时调转方向走“高考路”并不现实。“是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感觉,那么我们学校会帮家长和孩子们去寻找一些更低调、小众和安全的欧洲国家,效果很好。”常燕介绍,今年ULC推出了很多线上和线下的招生会,例如西班牙、意大利的大学等等,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关注,“比如说,孩子学产品设计,那看看德国行不行,对吧?学时装设计的,看看法国巴黎行不行?作为学校方,我们也在帮他们去拓展,另辟蹊径,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大家不用一股脑地去挤英美。”
面对招生受到的影响,华附国际部选择直播方式,做线上推广。“因为疫情到来,家长和学生没有办法进校参观,于是我们开通了直播平台。包括老师、学生、家长都登上我们的直播间,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介绍华附国际部,把学校的教学理念传播出去。”令黄志铭和同事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样一条直播渠道,打通了华附省外乃至全国招生的新路径。“开足马力做直播,结果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北京、上海等各个地方的学生都来了。以前广东省内的孩子体量大,省外孩子基本占比不到15%,但今年大概有30%的孩子来自省外。”黄志铭直言,多元的生源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2020年下半年,QS发布了《新冠疫情如何影响不同层次学生的留学意愿》白皮书,其中,有57%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他们的留学计划受到了影响。广东实验中学AP国际课程校区主管张婧介绍,“从国际教育发展的机遇来看,现在广东省的国际教育发展劲头强很多。虽然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提前批次录取的人数的确下降了。但如果从比例上讲,广东省考生的提前批录取的人数又比之前的任何一年都更高,甚至在藤校的录取方面表现也很突出。”张婧分析,这与近些年粤港澳大湾区对合作办学和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无关系。
统筹:尹来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南都教育联盟调研员 董晓妍 梁艳燕 实习生郑纬浩 严一涵 彭彤
编辑:游曼妮,董晓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国际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