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信办答南都问:平台要提升青少年模式效果,完善内容池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1-05-08 16:51

近几年,为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网络,许多App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5月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在“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发布会”上对南都记者表示,要在现有青少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功能设置,提高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增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效性,“特别是要在有效性上下功夫”。

盛.jpeg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盛荣华。摄:南都记者潘珊菊

今年3月30日,南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研究中心发布《短视频直播App青少年保护测评报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款短视频直播App进行测评。

报告显示,85%被测App设有青少年保护模式。但实测发现,青少年保护模式主要包括时间锁、禁止直播和充值打赏、限制内容等,而解除该模式的方法通常是输入预设密码,还有的可以通过购买破解工具、退出重启、卸载重装等方法绕过,让青少年保护模式形同虚设。

有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的触网率超过90%。2019年起开始试点上线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一层保护网。“网信部门组织和指导有关方面在各类服务端都上线了“青少年模式”,是有效果的。”但盛荣华强调,针对青少年模式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一方面,要坚持规范管理和鼓励创新并重,引导和支持网站平台提供适合青少年使用模式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要在现有青少年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功能设置,提高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增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有效性,特别是要在有效性上下功夫。同时,要指导网站平台建立完善未成年人专属内容池,加大优质内容供给力度,最大限度地压缩负面信息生存空间,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盛荣华还表示,今年网信办将继续加大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力度,计划用3个月时间集中开展“清朗·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除了创新优化青少年模式,还要盯住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重点环节是未成年人使用比较多的、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像视频直播、QQ群组、互动社区、网络游戏、网文小说、网课平台等。重点内容包括色情低俗、血腥暴力、封建迷信等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妨碍青少年上网学习的内容,要督促网站平台梳理涉未成年人问题风险漏洞,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

他强调还要保持高压严管态势。一方面按照露头就打,从重从严原则,针对专项行动期间涉及的未成年人突出问题,果断关闭违法违规账号,处罚违法违规平台,曝光一些典型案件,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另一方面,专项整治结束后,要巩固成果、持续推进,要保持监管力量不变、执法力度不减,对屡教不改的账号和平台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处置,确保治理工作不掉线、不反弹。“必须要长期坚持抓下去,对未成年人网络环境问题要久久为功、打持久战。”他强调。


采写:南都记者 尤一炜 潘珊菊

编辑:蒋琳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以法之名,守护少年的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