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重申不造车、不投资车企,“朋友圈”上市车企全线大跌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1-05-24 17:26

640x275_60ab6e8427621.jpg

5月24日上午,华为再度发布申明重申“不造车”。华为公司表示,“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近期,华为造车以及参股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传闻不断出现,此前有华为正在尝试收购本土汽车制造商的电动汽车部门,包括寻求控制北汽蓝谷新能源科技旗下的电动车品牌——极狐ARCFOX。

华为在声明中表示:“至今为止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声明中强调,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是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华为支持其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华为是部件供应商,这并不代表华为亲自造车。

南都记者发现,5月24日下午开盘后,华为汽车概念股集体下挫,午后跌幅扩大,截至收盘,北汽蓝谷、长安汽车跌停,小康股份跌超6%,广汽集团下跌超4%。不过润和软件涨幅超过14%,据悉,润和软件参与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车云、智能电动等方向的合作。

华为曾多次声明“不造车”

华为已在“汽车圈”十余年。从2009年起,华为就开始对车载模块进行开发;2013年,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并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开始布局车联网领域;2018年,在三亚的年度战略会议上,华为高层做了一个重大决策: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

2019年4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强调“华为不造车,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5月,华为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并在一年之后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规划到消费者业务当中,整体提升了智能汽车业务的内部级别。据了解,消费者BG是华为的皇冠BG,从2018年起就成为最大的营收来源。

去年11月,有消息称,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正在与消费者BG进行整合,目前两个部门在投资层面已经合并,随着两者整合的消息发布之后,市场上又再次掀起“华为造车”的讨论。

2020年11月25日,华为在心声社区发布了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其中提出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重组消费者BG IRB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主导华为汽车业务。

同时,该文件提出,“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此外,根据文件显示,该决议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年。这意味着至少在未来三年,华为将不会造车。

华为ADS首席架构师、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菁近日表示,传统车厂倾向于认为车是未来的主体,以此为基础试图把计算机嵌入进去,但是华为的看法不一样,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也就是汽车计算机化。这是本质看法不一样,会导致所有事情看法都不一样。

华为造车.png

华为从未远离造车

华为虽不造车,却也没远离汽车领域。智能汽车的业务,不仅能链接华为现有大部分业务,还会成为华为未来商业版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余承东曾表示,“手机有百万级的应用,PC有万级,电视有千级,车只有百级。而通过华为HiCar,可以将手机中的百万级应用带到汽车中。”

一方面,华为不断强调不造车,而另一方面,则以挑战者的姿态涌进新造车大潮中,成为智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力量,赋能汽车产业。

华为所说的“此造车非彼造车”,除了整车设计,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外,华为都可以做,特别是智能化的关键部分,华为能提供了一系列的智能解决方案。

华为在声明中表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比如,华为选择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而关于华为与小康股份旗下金康赛力斯的合作,则是提供零部件,即华为是赛力斯SF5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的供应商。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有关与长安汽车的合作,5月20日,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将控股子公司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并与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

除了与车企合作外,华为亦发布了各式汽车专利技术,如“96线激光雷达专利”等。此外,去年5月,华为联合一汽集团、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上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赛力斯等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

从目前披露的信息看,除了下游的整车制造以外,华为基本参与到全部的智能汽车产业链,例如涉及产业链上游的4D激光成像雷达、车规级芯片麒麟990A、符合5G及V2X标准的通信模组、双模通信芯片巴龙765等硬件产品;涉及产业链中游的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车控三大汽车计算平台、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等,目前已搭载实车;涉及产业链下游的完整的销售渠道,华为早已搭建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4月19日,伴随着华为商城开卖与合作伙伴赛力斯的车,与华为“造车”相关的概念股纷纷上涨,其中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北汽蓝谷、小康股份等多家关联企业涨停,特别是小康股份,因旗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自4月19日以来,已收获9个涨停。

pic_848030

华为和北汽合作的“极狐阿尔法S 华为HI版”新能源汽车亮相上海车展。 新华社照片

不过,鉴于华为重申“不造车”,上述华为汽车概念股的股价均下跌,其中,北汽蓝谷、长安汽车跌停,小康股份跌超6%;而与鸿蒙板块相关的润和软件、易联众、北信源等多个股涨超9%。

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与华为深度合作的也仅有长安、小康、北汽以及广汽这几家车企,一众传统车企对于华为汽车解决方案依然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华为从软件着手具备颠覆行业的潜质,但作为新玩家,华为要做的还有很多,能不能号召更多的伙伴,加入朋友圈,或成为华为新的挑战。


采写:南都记者 叶露 孔学劭

编辑:甄芹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