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少疫情反复带来的影响,全市需要完成庞大的核酸检测量,福田区2006名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职工下沉到街道社区一线协助开展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物资保障工作,全员上阵筑起基层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数日酷暑,闷在防护服里的人湿透了衣裳,而戴着口罩维持秩序的人,也可能被晒出“口罩脸”。
沙头街道新洲社区作为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由四个城中村和16个居民小区组成,辖区常住人口6.5万,占沙头街道总人口的1/5,流动人口多,背街小巷多,安全隐患大,是沙头街道最难管理的社区之一。来自福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的下沉干部谭强就是其中一员,自6月5日接到紧急通知到下沉一线,连续作战40小时后,他的脸被严重晒伤,“吃晚饭的时候觉得脸有点疼,同事看我摘了口罩才发现,脸上已经是两个颜色了。”
被派来新洲社区,谭强也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有过从警的经历,让谭强数年如一日挺着笔直的腰板,在人声嘈杂的检测点也能一眼找到他。“引导群众、维持现场秩序,让他们配合好医护人员,做好核酸采样,一直持续到凌晨两点多。”只睡了3小时后,早晨八点多,他又赶回了现场。
由于该社区属于城中村社区,涌入的人潮就分为不同的时间段:四点多,是学生放学;六点多,是上班族下班;八点多,是吃完饭过来采样;十点多,又是加班族下班了。
以为这就结束了?新洲社区的小高潮才刚来——晚上11点和次日凌晨1点还会再来人,他们多半是周边营业场所的服务人员,只有等到营业时间结束了才能收工赶来检测。了解到人口结构的复杂性之后,谭强意识到,自己的服务要更细致和耐心,“要更加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因为是我们去动员的,既然他们过来了,我们不可能不做。只要来了,不管多晚,我们都会给他们安排上。”
事实上,在去年疫情吃紧的时候,谭强的工作岗位就设在了福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那个时候不仅每天要和市里的疫情防控指挥部联动,召开调度会,同时还要第一时间总结部署要求,行程表格滚动地让一线人员落实执行。而到了今年,他成为了在一线执行决策的人,一百八十度的转变让他感叹这份经历的珍贵,“其实这样的经历很好,我充分理解了上级的决策部署如何能第一时间在一线落地,工作任务的传导,再到一线各个点之间的努力,才能最终把疫情防控形成合力,回想虽然辛苦,但还是很感动。”
连续五天扎根社区,谭强几乎每天都睡不够。“前面三天比较辛苦,早上八点到凌晨两点,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后面两天基本就是下午三四点到晚上十二点。”6月10日晚12点,谭强从新洲社区检测点撤离,第二天完成了情况汇总后才敢补觉,“我昨天到现在睡了差不多11个小时,整整睡了11个小时,好久没睡过这么踏实的觉了。”
接下来的端午假期,谭强也背负着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的值班任务,但他计划陪家里人吃餐饭,也算犒劳一下这段时间的辛苦,“家里人理解我、支持我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在我奔赴一线的时候都是我的妈妈在照顾孩子,也趁着这个空挡多陪陪他们,毕竟我们还是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
采写:南都记者 张馨怡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编辑: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