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百度旗下昆仑芯片业务成立独立新公司——昆仑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百度芯片首席架构师欧阳剑出任昆仑芯片公司CEO。该公司在今年3月完成独立融资,领投方CPE源峰,投资方包括IDG、君联、元禾璞华等,估值约130亿人民币。
欧阳剑表示,计算和半导体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会,数据中心、智能汽车、手机乃至PC等领域,对智能计算的需求空前旺盛,新的场景层出不穷,新的计算架构蓬勃创新。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百度基于过去10年在计算芯片领域的积累成立新公司,继续加大创新投入,在智能计算和半导体领域打造出领军企业。
据了解,昆仑芯片是百度自主研发的云端AI通用芯片,为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算法的云端和边缘端计算而设计,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大规模语音识别、大规模推荐等场景。第一代昆仑芯片于2020年初量产,目前已经规模化部署超过2万片,在各个行业拥有数十个客户。第二代昆仑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将于2021年下半年量产,AI性能比第一代昆仑芯片提升3倍以上。未来昆仑芯科技将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加大产品商业化力度。
近年来,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已跨界造芯已不是新鲜事,海外互联网企业如谷歌、亚马逊等早已下场自研芯片。国内互联网三大巨头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亦在芯片领域不断加码。其中最先从投资、收购走向自研芯片的是阿里巴巴。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成立达摩院,并组建了芯片技术团队进行AI芯片的自主研发。2018年4月,达摩院宣布正在研发一款神经网络芯片——Ali-NPU,该芯片将运用于图像视频分析、机器学习等AI推理计算。同月,阿里巴巴宣布全资收购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随后将把中天微和达摩院自研芯片业务整合成一家独立的芯片公司,取名“平头哥半导体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平头哥已形成了玄铁系列CPU、无剑SoC平台、含光NPU人工智能芯片三大产品线,涵盖了处理器IP、一站式芯片设计平台和AI芯片。
百度则选择从与芯片企业联合研发走向独立研发。
2017年3月,百度联合ARM、紫光展锐和汉枫电子共同发布DuerOS智慧芯片。随后2017年9月,百度发布了云计算加速芯片XPU,这是一款256核、基于FPGA的云计算加速芯片,合作伙伴是赛思灵(Xilinx),采用百度设计的AI处理架构,拥有专用计算单元和数百个处理器。
2018年7月,百度在其AI开发者大会上正式推出了其自研的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百度昆仑芯片。2019年7月,百度发布其用于远场语音交互场景的鸿鹄芯片。
此次,昆仑芯片宣布成立独立公司并进行独立融资,意味着百度在加速推进其芯片业务的商业化之路。
4月23日,百度在湖北宜昌点军区创建“百度智能云-昆仑芯智能生态中心”,并计划投建由百度昆仑芯片搭建的人工智能算力中心。这也是百度昆仑芯片生态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产业化落地。
据介绍,未来,昆仑芯片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研发力度,持续与百度在AI业务发展和技术融合上紧密协同,同时加快在各地产业化落地的步伐。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编辑:田爱丽,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