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南都记者从工信部官网获悉,近期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立案数据环比下降了14.3%,案件持续高发的势头得到了一定遏制。
根据工信部信息,工信部近期联合公安部发布了《关于依法清理整治涉诈电话卡、物联网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的通告》(下简称《通告》),指导电信企业建立高风险电话卡“二次实人认证”制度,集中对公安机关通报的涉案电话卡、高风险电话卡以及关联互联网账号进行了系统清理整治,着力切断电信网络诈骗通信渠道。
新华社资料图
南都记者获悉,工信部联合公安部6月17日发布的《通告》提出,电信企业应建立电话卡“二次实人认证”工作机制,针对涉诈电话卡、“一证(身份证)多卡”、“睡眠卡“、“静默卡”、境外诈骗高发地卡、频繁触发预警模型等高风险电话卡,提醒用户在24小时内通过电信企业营业厅或线上方式进行实名核验,在规定期限内未核验或未通过核验的,暂停电话卡功能,有异议的可进行投诉反映,经核验通过的恢复功能。
此外,互联网企业应根据公安机关、电信主管部门有关要求,对涉案电话卡、涉诈高风险电话卡所关联注册的微信、QQ、支付宝、淘宝等互联网账号依法依规进行实名核验,对违法违规账号及时采取关停等处置措施。
根据工信部信息,自今年5月以来,首批依法关停公安机关通报的涉案电话卡6055张,处置涉案关联互联网账号18552个,组织对1536.17万张“睡眠卡”等高风险电话卡进行了二次实人认证和处置,有力打击了各类违规办卡、养卡囤号行为。
南都记者注意到全国各地相关部门也对反诈工作及“断卡行动”进行再动员和再部署。
如2021年6月23日,广东通信管理局与广东省公安厅联合召开发布会,并宣布将全面构建行业反诈工作体系,坚持把“技管结合、以技管网”作为反诈工作基础,充分发挥大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对涉诈号码、短信、互联网账号、域名网址等的快速处置。
对于“断卡行动”的下一步工作,工信部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深化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各项工作,全力推进“断卡”、“打猫(猫池、GoIP设备)”、互联网反诈、短信预警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重点事项,推动形成“标本兼治、协同联动”长效机制,坚决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与财产安全。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编辑:甄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