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家长持证上岗”引热议,专家:课程质量是关键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7-09 17:09

当家长有必要考“证”吗?近期,浙江省教育厅给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议答复将“父母持证上岗”的话题再次推上热搜。

图片1.png

答复透露,浙江省将借鉴杭州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的探索,计划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

在多位家庭教育专家看来,浙江此次尝试值得鼓励,一方面可以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育焦虑。

对于实施效果如何保障,有专家认为,重要的是要提高课程质量,满足家长的需求,解决他们的痛点。同时进行事后评估,不断跟进家长的学习状态及实践效果。

也有人建议首先要在“硬件”上发力,完善多元学习通道,让有学习意愿的家长能够比较方便地参与学习,以减少他们的学习障碍。

分阶段上课闯关,成为“星级家长”
           

6月30日,浙江省教育厅公开答复浙江省人大代表丁杭缨关于在全省推广“父母持证上岗”的建议。

答复称,将借鉴杭州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的探索,计划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时在全省推广。

南都记者了解到,上述“星级家长执照”为杭州市上城区于2017年首创推出,该工程依托学习平台开设线上课程,家长完成学习后即可获得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家长会获得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

而无论是早期探索的“星级家长执照”还是即将推行的“家长学习积分制”,都未有强制要求家长学习、考证的明确要求。“持证上岗”的说法也类似于奖励,目的还在于鼓励家长积极学习。

在“星级家长执照”平台上,系统按照0至15岁年龄划分为早教、幼教、小学低中、小学中高、中学五个阶段,家长可选择不同阶段来学习课程并获得相应积分,修满100分并通过测试便可获得一颗星;修满500分便能成为五星级家长。

图片2.png

公开报道显示,这五个阶段中的线上线下课程近五千门,包含亲子沟通、技能培养、科学育儿、传统文化等多类别的内容,每个阶段的课程又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在0至3岁阶段,家长们就可以了解到从备孕到孩子上幼儿园前多个时间段的相关知识。这些课程主要由上城区的育儿、健康专家和名校名师参与录制,同时也会引入全国各地各领域权威专家的教育视频。

家长除了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外,上城区也鼓励家长参与线下活动,该平台在各大幼儿园、中小学、社区开设了各类线下亲子活动、杭州本土历史文化体验活动以及培训讲座,邀请家长和孩子们来参加。

此外,在省级层面,2018年,浙江还建成了“浙江家长学校”平台,是全国省级层面发布的首个家长学校全媒体平台。

南都记者观察到,浙江推行的家长学习制度并非个案。去年,四川成都成华区也在“家长学校”的基础上深化家校社共育机制,联合教育局、社治委、妇联在区里的12所小学、初高中试点“4C家长制度”,“4C”指和谐关系、关爱身体、维护心理、引导学习。家长们则要通过线上视频课与线下沙龙、讲座的方式,掌握不同年龄段的“4C”方法,并获得结业证书。

从准爸妈开始宣讲,学习积分可兑换奖励

此类家长学校的兴起背后是日益凸显的家庭教育难题。近年来,“丧偶式”育儿、“棍棒式”教育屡见不鲜;鸡娃、报补习班等种种育儿焦虑也成为诸多家长的真实写照。

针对家庭教育缺位问题,在近年来的两会上,已有多位代表委员相继发声,建议“家庭教育立法”让父母“持证上岗”,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

从现实情况来看,各地为了让父母提高学习意识,也采取了不少附带性举措。例如,“星级家长执照”平台工程实施之初,各部门就建立了联动机制。从新人踏进民政局进行婚姻登记开始,到准妈妈孕期检查阶段,都会被推荐此学习平台,各街道还把这一平台工程宣传推广到户。

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们也会获得奖励。通过学习获得积分的星级家长,还能凭积分还可以获得上城区“终身教育券”,优先参与上城区组织的教育活动

不过,即使未提到有任何强制性规定,浙江此次拟推行家长学习积分制仍在网上引发了争论。有家长认为这是福利,应该予以支持。也有网友认为会在无形中增加父母的学习焦虑。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孙宏艳看来,让家长持证上岗的目的并非在于发证,而应该不断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更好陪伴孩子成长。她认为浙江推行积分学制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值得鼓励。“家长的教育素质决定了孩子的成长高度,如果家长不懂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很难做好家庭教育。”

她进一步提到,0至3岁是孩子发育的奠基时期,越小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影响越大。“不仅是从孩子出生,而是从孕期就可以开始准备学习。”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也认为,通过积分制能让家长的学习过程显现出来,有利于促进家长更主动参与学习。

在这两位专家看来,这种学习模式也有助于缓解当前日益加重的教育焦虑。

殷飞表示,家长的焦虑来自于两方面,包括家庭教育之外的教育资源竞争和由于缺乏对家庭教育认知带来的压力,“通过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对教育孩子有困惑的家长而言,能有效缓解其教育压力与教育困惑。”

“学了这些家庭教育知识以后,当孩子出现一些问题时,家长会更警觉、更快捕捉到这些信号。”孙宏艳也肯定了家庭教育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实施效果如何保障?专家建议减少学习障碍

无论是“学习积分制”还是“考证”,都只是鼓励父母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保证该制度的实施效果。

“‘证’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家长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干货, 如果内容有益,父母双方都应该参与到学习中来。”家住杭州的上班族家长应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愿意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碎片化学习。“但如果强制学习时间长度,恐怕会吃不消。”

对于浙江此次计划推行的“学习积分制”,要如何保证其能够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孙宏艳建议可以采用“三步走”的模式,在前期进行宣传教育,让家长意识到自我学习和成长的必要性;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好监督,避免家长出现刷分等情况。

“当然这对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和方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她认为,提供的内容要能够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找到他们的痛点,帮助家长解决家教难题,从而吸引家长主动学习。

最后一步是进行事后评估,不断跟进家长的学习状态以及实践效果。孙宏艳还强调了线下课程的重要性,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一些线下指导,让家长把所学知识更好地利用起来。“如果真的有用了,家长也不会觉得是个负担,也不会去糊弄刷分,可能学的会比我们要求的还认真。”孙宏艳说。

殷飞则认为首先要在“硬件”上发力,“完善多元学习通道,让有学习意愿的家长能够比较方便地参与学习,以减少他们的学习障碍。”针对学习意愿不强的家长,还需要辅以相对“刚性”的制度,以保证家长主动学与被要求学习相结合。

家庭教育立法在即,专家:浙江试点可考虑逐步推广

对于此次计划试行的家长学习积分制,浙江省教育厅在答复中提出,待时机成熟时将在全省推广。

南都记者关注到,今年1月20日,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其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自觉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特别是在孕期和未成年人进入婴幼儿照户服务机构、幼儿园、中小学校等重要节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

在家庭教育逐渐有法可依的同时,浙江提出的“家长学习积分制”有无可能推广到全国

孙宏艳认为,目前可以根据经济、教育条件在东西部选择城市进行试点,再考虑在全国推广。

“家长学习积分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与其他制度相结合,适度推广。”殷飞说。

实习生周怀阳 记者吴单 发自北京

编辑:程姝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