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院长妈妈到院长姥姥,她说照顾孤残儿童15年是最幸福日子

南方都市报APP • 时局快报
原创2021-07-09 17:46

南都讯 在郑州,有个特殊的地方,男孩都姓郑,女孩都姓周,这里就是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也是740多名孤残儿童自己的家。7月9日,中宣部请民政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河南省郑州市儿童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李燕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626x438_60e818cfbd75a.jpg

民政领域党员代表围绕“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626x438_60e818d048891.jpg

李燕。资料图

从2006年负责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新址的筹建开始,李燕和孩子们已经度过了15个春秋。她带领建立了河南省第一个新入院儿童救治病房——天使驿家和河南省第一个与医疗机构合作的脑瘫康复中心,并成立了河南省首家由福利机构主办的特殊教育学校。此外,他们还专门成立了救助社区困境儿童的蓝手杖家长俱乐部,先后救助各类困境儿童5000余人,使1200多名孩子圆了“回家梦”,1000多名孩子实现了“健康梦”。

据介绍,她所在的郑州市儿童福利院98%以上都是残疾或患病儿童,主要是脑瘫、唐氏综合征以及智力和肢体残疾的孩子。福利院考虑每个孩子的优势,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因材施教。如果是智力正常但肢体有问题的孩子,除了学习文化课以外,还会学习绘画、手工、陶艺、电脑等技能。针对智力低下、肢体没有问题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保洁、保安、绿化等培训。

照顾孤残儿童无疑是件很辛苦的事,但李燕却说自己没有退缩过。“成为院长妈妈十几年,是我最幸福的日子。”她告诉记者,在这里长大的姑娘们,陆续步入婚姻的殿堂,自己参加完她们的婚礼,又参加她们孩子的满月酒,她也从“院长妈妈”升级为了“院长姥姥”。

南都记者 王凡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戴着党徽的他们今天站C位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