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企业2021双百强榜单出炉!惠州两家企业上榜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1-07-13 16:37

南都讯 记者杨振华 一年一度的“双百强”活动来了!7月12日, 2021汽车零部件企业“双百强”(即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活动在北京召开,惠州两家汽车电子上市企业德赛西威和华阳集团上榜,分别列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第45位和第87位。

“‘双百强’自2014年创办以来,已经成长为最具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行业排行榜之一。榜单充分反映了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格局、品牌影响力、技术先进性和综合盈利能力。双百强榜对于引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对标国际先进企业、寻找技术差距、分析国际竞争格局有重要意义,为国际汽车行业深入了解中国零部件产业、寻找领先的中国合作伙伴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党委副书记,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副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汽车报》社长辛宁说。

微信图片_20210713100129.png

12家中国企业入围全球榜单

2021年,本着真实、准确、谨慎的态度,《中国汽车报》社历时4个月,以2020年企业汽车零部件业务营业收入为唯一评价依据,对近500家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核实。在德国蓓睿适管理咨询公司的数据支持下,确保了数据来源的客观性、准确性、真实性,最终制作完成了2021“双百强”榜单。同时国际领先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作为智力支持方,对2021“双百强”榜单进行了深入解读,编撰了白皮书,于当天正式发布。

全球百强榜单,排在前五位企业依次是德国博世、日本电装、德国大陆、中国潍柴集团以及德国采埃孚。今年的全球百强榜共有12家中国企业入围,值得一提的是,这12家上榜全球百强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有8家较去年排位有提升,特别是法士特和玉柴集团,分别上升27位和22位。

中国百强榜,排在前五位的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北京海纳川、宁波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今年上榜中国百强榜的企业中,零部件业务收入突破百亿的有34家,较去年的31家又有所增加,潍柴集团更是突破两千亿元,达到了2493亿元,华域汽车突破一千亿元,达到1336亿元。日照兴业以23.43亿元销售额荣膺国内百强榜的第100名,去年的第100名数据是19.24亿元。

记者从中国百强榜单上看到,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67.99亿元的营收排在第45位,比去年上升4位。惠州市华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营收31.34亿元,排87位,同比下降8位。

中国企业零部件企业逆势增长

去年全球汽车销量下滑,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营收整体下降超10%,但中国企业整体营收逆势增长,占比提升至11%,全球排名提升明显。

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表示,2020年外部环境带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变化。2020年中国汽车销量稳固、商用车不降反增、新能源智能汽车发展且高端品牌逆势上涨,推动零部件行业产生四大变化趋势,分别是中国企业收入占比增加、研发投入占比加大、主营商用车企业收入增加、产品结构调整。

具体来看,全球百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凭借商用车、新能源领域优势增势突出,整体营收逆势增长,收入占比从9%增长至11%,全球排名提升明显;在中国百强企业营收逆势增长情况下,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在营收中占比从3.9%增加到4.1%,以实现竞争力提升与前瞻布局;百强企业整体稳定,90家企业两年均上榜,其中2/3的企业营收有所增长;新能源板块逆势增长,营收和利润齐升,且大力持续投入研发。

德国睿蓓适咨询公司合伙人Jan Dannenberg(杨·丹能博格)表示,受去年疫情的影响,在全球汽车供应商100强中,只有8家实现效率增长,大部分增长的企业来自中国。十年前,只有一家企业能进入全球百强,十年后,每十家企业就有一家来自中国,即全球百强中有10%的企业来自中国,预计未来这个占比还将继续增长。

微信图片_20210713100137.png

芯片短缺影响预计四季度缓解显著

从中国百强榜单中可以看到,行业内企业利润率整体小幅增长,新能源和发动机板块营收增长明显,新能源营收、利润齐升,且大力持续投入研发。新能源板块已快速崛起,并购和研发两大驱动,领先企业研发投入巨大。特别值得关注的电子板块,受疫情影响国外上游供应链不稳定,如芯片短缺,整体营收下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指出,截至目前,从芯片短缺影响的整车企业产能来看,各企业影响程度不一,影响跨度在3%-30%之间,预计2021年四季度缓解显著。

双百强发布会现场,中国能源汽车传播集团董事、副总编辑兼《中国汽车报》社总编辑桂俊松主持了“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背景下的供应链变革”圆桌论坛,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助理穆稳、重庆长安汽车产品CE0兼新闻发言人吴礼军、博世中国副总裁朱光伟、均胜电子副总裁郭继舜、汽车零部件行业资深专家郭慧俊共同探讨了汽车新四化发展下,整个供应链变化以及企业应对方向。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汽车产销大国,并在疫情之中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还将加速向中国转移。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将为零部件行业提供巨大的战略机遇。我们应该充满信心,中国市场的规模和巨大发展空间将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得天独厚的核心优势。”辛宁说。

编辑:杨振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