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流汗是排毒?小心这几种“汗”,可能有健康隐患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08-04 19:01

近日广州持续暴雨+暴晒模式!天气炎热,特别容易出汗。广医二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表示,夏季出汗虽然正常,但是这些情况就要注意,可能有健康隐患。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出汗是排毒的一种方式,于是挥汗如雨,乐此不疲。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的“出汗排毒说”,并不是中医的理论。

出汗太多,容易疲劳,需要及时就医

中医认为大汗伤阳,就是说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过度出汗,会令阳气耗损,容易出现浑身乏力的情况,不值得提倡。

中医学将不正常的出汗,归于汗证。汗证包括了自汗,盗汗。其中白天稍微活动一下就出汗,称为自汗。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可因身体虚弱、气阴两亏,津液外泄导致。此类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体质阳亢热盛也极易出汗。但此类患者出汗后往往觉得舒服,因为体内的热、火等邪气会随着汗排出体外。

盗汗,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小孩因为脏腑稚嫩,调节功能稍弱,或睡前进食,玩闹,在入睡最初的2小时内,容易出现头背出汗,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出汗太多,容易疲劳,就需要及时就医的。

此外,产妇,尤其是新产妇,生产过程中容易耗气伤血,在产后的一两周内,也容易出现多汗,盗汗,如果长期如此、持续不减,也应该及时治疗。其他情况,比如有的人头部特别容易出汗,“热自胸中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而身无汗”,可能是体内有热,热邪蒸腾,迫汗外出。再比如单侧身体出汗明显,可见于脑中风后肢体偏瘫的患者,与患者侧肢体经络气血瘀阻不通相关。

夏季出汗多,应适当运动、注意补水

当然,正常人在气候炎热、活动、衣着过厚、情绪波动、紧张、进食等情况下出汗,属于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因为讨厌出汗,整个夏季,都处于空调所营造的低温环境中,不外出运动,只待在室内,并不利于身体健康,反而容易出现身体沉重,酸懒无力,精神不振的症状。

专家建议,应该顺应天气和身体状况,适时外出活动,出汗多的时候,注意及时补水,才是夏季出汗不伤身的原则。

夏季防暑补水汤谱:

1.桑叶金银花茶:

材料:桑叶10克,金银花10克,可加入3-5克白菊花或绿茶。

做法:开水冲泡或煮开10分钟左右,放凉即可饮用。

功效:疏风清热而止汗。适合汗多伴有口干咽痛,舌燥尿黄的人群。

2.黄芪炖乌鸡

材料:黄芪50克,乌鸡半只,红枣2-3枚,枸杞一小把。

做法:乌鸡切块加清水,加入黄芪,红枣,枸杞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脾益气、养阴益血,能补益肺气而固表止汗。适合产后或体虚,汗出疲倦的人群。

3.泥鳅豆腐汤

材料:泥鳅100克,南豆腐2块,食用油,食盐各适量。

做法:先用热水洗去泥鳅粘液,剖腹除去内脏,用热油煎至金黄色,加豆腐,加水2碗煎至半碗,用盐调味,吃鱼喝汤。

功效:益气养阴,可用于盗汗调理。

采写:南都记者 李春花 通讯员 冼咏琪 许咏怡

编辑:李春花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