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观: 为何广东首推制造业“米其林”式城市产业布局?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1-08-09 19:45

汽车logo.jpg

8月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广东要打造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和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

南都记者注意到,围绕城市产业布局,广东更是首次以“打星”方式标注每个产业在全省21个地市的布局,为区域优势资源要素集聚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谋划提供科学引导和政府决策支持。为何广东要推出制造业“米其林”式的城市产业布局?南都记者采访相关权威专家了解“幕后深意”。

2025四大支柱产业营收超11万亿

据了解,广东省从2019年12月开始,组织省有关单位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出台本《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规划》强调对标国际国内先进,锻长板,补短板,提出四个发展定位和六大发展目标。

《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要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

《规划》不仅明确了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内容,还提出了未来产业的内容。具体来看,以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例。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省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稳定器作用。“十四五” 时期,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被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合计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要基本同步,重点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要增强,稳固并提升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 进一步强化对全省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

从位列战略性支柱产业前四名的产业营收目标来看,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万亿元,形成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到 2025 年,家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形成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到2025年,广东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上目标营收超过11万亿。

“打星”方式展现城市产业优势,强调产业协同发展

围绕上产业,南都记者注意到《规划》还绘制了“十四五”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图,为更加清晰、直观表和展现各产业空间布局,首次以“三星、二星、一星”分别代表“核心城市、重点城市、一般城市”的方式标注每个产业在全省21个地市的布局,为区域优势资源要素集聚和产业重点发展方向谋划提供科学引导和政府决策支持。

产业图1.png

具体来看,在“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方面,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6市布局的产业集群数量都达到10个。广州市在10个支柱产业中以8个“三星”产业集群布局最多,深圳、佛山有5个“三星”产业集群布局。

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广州、深圳和佛山为“三星”产业集群,珠海、东莞、惠州、江门、肇庆、湛江和云浮为“二星”产业集群。该产业集群在珠三角地区布局集中度较高,在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共12个地市中,湛江和云浮两市有“二星”产业集群布局。

南都记者此前调研了解,广州、深圳和佛山都具备较好的汽车产业基础,已成为广东重要汽车产业支柱城市,为此,上城市获星最多。第二梯队城市当中,诸多城市的汽车产业增速较快,或已在探索发展汽车产业的创新路径。此外,还有两座粤东西北的城市获得“两星”,可见广东省希望粤东西北城市发挥产业转移,协同发展的作用。

产业图2.png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6市布局的产业集群数量都达到10个。其中广州、深圳两市都有10个“三星”产业集群布局,表现出广东省对两市全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期待。从产业集群分布来看,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的地市布局数量最多,均有18个;区块链与量子信息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地市布局数量最少,均有8个。

专家解读:

星级标识划分旨在支持各地差异化发展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特邀专家王勇介绍,《规划》中的星级标识是主要依据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发展完善程度,规模实力的相对强弱进行划分的。

具体参考的发展指标包括产业规模、企业实力、技术创新、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三个星级也对应着三个产业发展梯队,三颗星的地市代表产业发展核心城市,整体处于广东省该产业集群发展的第一梯队。

王勇表示,以此进行划分,一方面是坚持全省产业发展一盘棋,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进行科学统筹,通过研究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支持各地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引导人才、金融、土地等优质要素资源向相关地区集聚倾斜。

另一方面,未标星的地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相当于给予了地市发展产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后期广东省也将实时更新各产业的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客观地指导谋划产业布局和产业协作。

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从全省汽车产业布局整体上看,以广佛、深圳为核心的城市,其研发-设计-制造-服务等汽车产业链已相当完整,均获得3颗星,代表传统燃油车、汽车电气化、智能网联化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实力雄厚,产业配套能力强,拥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尤其是拥有大型的整车制造企业,属于全省汽车产业发展的第一梯队。2颗星、1颗星综合实力依次类推。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市作为广东省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的汽车生产基地,虽然目前产业发展正处于成长期,但依托其北部湾经济区、海南自贸港等有利的区域优势,以及巨大的海外市场,发展潜力不可估量。

同样,地处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云浮市,近年来联合佛山市重点发展氢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较大成效,通过引导龙头企业继续坚持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化,未来发展同样不可估量。因此,湛江、云浮市作为非珠城市被给予了2颗星的标识。

同星级地市将强化协作完成共同目标

王勇表示,对于同星级城市,将依据不同重要程度,强化产业协作分工,共同达到产业集群发展目标。

以汽车产业集群为例,同星级的广佛、深圳,均为三颗星,将形成汽车产业基地双核发展的态势,分别依托广汽集团、比亚迪等链主企业,以轻量化和节能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整车制造,扩大高端车型比例,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强化汽车电气化、智能化产业的延链补链工作,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颗星的珠三角地区、一颗星的其他地区,将继续提升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零部件配套实力,推动汽车绿色回收、零部件再制造、退役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等服务业发展,与核心城市协同发展,共同构建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同时,对于《规划》中提出的6大重点工程,也会主要依据地市情况的不同各有侧重。

比如,汽车产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行动中,将重点依托广州、深圳的高校院所、企业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协同攻关,实现“强核”目标。在“优化布局”工程上,则鼓励粤西的湛江依托天然区位优势和广阔海外市场空间,重点发展特殊用途的商用车产业,实现与其他地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同理,鼓励北部生态发展区的云浮依托多年来在氢能源汽车的发展基础与技术积累,大力发展绿色汽车产业。

出品:南都智能汽车产业生态课题组

统筹:甄芹 任先博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陈培均

编辑:任先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湾财聚焦| 湾区制造·创新广东
【专题】大湾区智造产业深调研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