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间,非遗学起来。
黄飞鸿、方世玉、梁赞、叶问、李小龙,高手辈出,岭南武术,源远流长。那么,真实的南拳到底是怎么样的,又是如何传承下来的?南方都市报《高手在民间2021年》第一季,寻访珠三角武林高手,推出“我爱南拳”系列直播。
9月7日,“我爱南拳”节目组的非遗小姐姐玲玲和丽丽到中山大涌南文村,寻访刘家拳。
直播现场,一位88岁老者打起拳来,灵巧敏捷、刚劲有力,现场观众发出阵阵喝彩。这位老拳师,就是大涌刘家拳第二代传人萧永定。
萧永定带领大涌刘家拳弟子习练。(萧永定在第一排正中间位置)
禽蟧爪,虾公腰,一展手法、腰力之高超
刘家拳,是广东洪、刘、蔡、李、莫五大名拳之一,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据大涌刘家拳第四代传人、萧永定的外孙女萧美泳介绍,刘家拳于乾隆年间由刘生所创,后由刘三眼和刘青山所授,他们都是湛江人,同是刘姓,所以取名为刘家拳。刘家拳是清朝时期从外地传入中山,并在清末民初盛行于中山大涌、西区、沙溪等地。
短桥短马、幅度较小,动作以快为主,注重贴身短打,是大涌刘家拳的特点。大涌刘家拳的腿法并不多,步型分为四平马、弓步、虚步、跪步、歇步等,重点放在上肢的运用上。手型有拳、掌、指、爪、勾,手法包括冲、推、挂、撩、勾、采、抓等,并运用少量肘法。
刘家拳有一句拳谚,“禽蟧(蜘蛛)爪,虾公腰”,精炼概括刘家拳手法、腰力之高超。萧永定介绍,“禽蟧爪”要求桥手快速敏捷,如蜘蛛捕食一般;“虾公腰”形容腰肢转动灵活,像河虾在游动时躯体屈伸摆动运转自如。
萧永定、林锡文展示“虾公腰”。
萧永定、林锡文展示“禽蟧(蜘蛛)爪”。
创新刘家拳套路,具有中山本土特色
刘家拳传入中山大涌后,萧永定在传承刘家拳核心技法的同时,不断创新刘家拳的套路、技法,形成了具有中山本土特色的大涌刘家拳。大涌刘家拳分为武术套路、练功方法和攻防对拆,器械套路有刘家棍、刘家锤、双钩、刘家刀等,拳术套路含大运天、小运天、十字拳、健身拳等。
萧永定带领大涌刘家拳弟子们展示健身拳。
获评“广东武林百杰”,义务授拳六十余载
萧永定是大涌刘家拳的主要传承人,学习刘家拳近80年。“外公(萧永定)从小就喜爱武术,8岁开始在村中的‘超武国术社’‘中方国术社‘拜武术前辈萧世英、刘龙仪为师,正式学习刘家拳等南拳武术,擅长刘家拳、洪家拳、蔡李佛拳和南派擒拿、散打、双刀、长棍等,其中,以刘家拳最为突出。”萧美泳说。
从1955年开始,萧永定在大涌镇南文村、岚田村、石井村以及沙溪等地担任武术教练,徒弟遍布世界各地,刘家拳成为广大百姓强身健体的传统体育项目。
萧美泳介绍,“听家里人说,那个年代,村民对练武非常热忱。村民们干完农活就来外公(萧永定)的院子里学刘家拳,一直练到深夜。有从中山石岐过来的,有从沙溪赶来的。传授武艺六十余年,外公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费用,还时常自备酒水招待远道而来的村民。”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萧永定代表中山及广东,参加过国内外各种类型的武术表演和比赛,获得很多奖项。1994年,萧永定被广东省武术协会评为“广东武林百杰”;2004年,率领60多名运动员参加第一届中国武术状元争霸赛夺得金牌58面、银牌32面的好成绩;2015年他以领队身份带领30人参加第十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共获金牌60多面;2016年,萧永定被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广东珠三角武术发展中心聘为会长。
萧永定展示十形拳。
薪火相传,刘家拳进校园提上日程
大涌刘家拳从清朝传入中山,如今已传到第五代。作为主要传承人,萧永定首先要求自家人掌握刘家拳。萧美泳回忆,“受外公(萧永定)影响,从妈妈辈到我这辈,家族里的人从小就要习练刘家拳,似乎已相沿成习。我的两个孩子,一个2岁一个6岁,现在也在学习刘家拳。”提及小时候练拳的场景,萧美泳印象深刻。“我是六七岁开始接触刘家拳的。每逢周末、寒暑假,就和一众表姐弟们一起练拳。在扎马步上,外公对我们比较严格,都是10分钟起练。外公还实行奖励机制,谁扎马步扎得更稳更持久,就奖励一颗棒棒糖。这也是小时候练武的乐趣之一。”
手绘拳谱,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大涌刘家拳是萧永定传承武艺的又一方法。直播当天,萧永定展示出珍藏已久的拳谱,一沓沓泛黄的笔记本中,有人形图演绎分图、有局部的手法展示图,旁边还陈列着一排排用涂改液反复修改的小字,每一笔手绘似乎都在诉说这位老人对武术的爱之深。
萧永定手绘拳谱。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涌当地年轻一辈很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传统武术,大涌刘家拳也逐渐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萧美泳介绍,目前中山地区会刘家拳的弟子仅两百余人,时常练习的弟子有100多人。
尽管大涌刘家拳的传承局面不容乐观,但各方也在积极行动。2020年,大涌刘家拳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萧美泳说,“未来还将进校园开展传授工作,使大涌刘家拳在青少年一辈的传承中后继有人。”
策划:李湘莹 采写:彭沁玲 李芷琪 刘贤沛 视频、摄影: 谭庆驹
编辑:欧阳云蔚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高手在民间之我爱南拳
高手在民间,非遗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