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成海外留学生新风险,迪拜总领馆建议下载反诈APP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1-11-02 23:08

11月2日,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账号“领事直通车”当天连续发布了11条谨防(境外)电信诈骗警示,其中包括提醒法国、比利时、澳大利亚、迪拜、加拿大等国家的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信息。

近年来,大量诈骗犯罪团伙为逃避打击不断向境外转移。

根据领事直通车披露,针对海外留学生的电信诈骗十分猖獗,已成为一类新型海外安全风险。据不完全统计,有关受骗案件已有数百起,涉及几十个国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人民币。

WechatIMG3243.jpeg

WechatIMG3242.jpeg

根据领事直通车披露,不法分子会假冒中国驻当地使馆领事部和国内公安机关等实施电信诈骗。他们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海外中国公民的境外电话、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后,利用网络电话电话号码改号软件将来电号码显示为中国驻当地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或其他电话,假冒使馆工作人员与接电人联系,进而实施诈骗

此外,也有骗子们抓住单身人士情感上易被趁虚而入的弱点和想通过投资赚快钱的心理,在取得受害人好感和信任后“帮助”其小额投资、初尝甜头,进而一步步诱导受害人加大投资,将其套牢,从而完成“杀猪盘”骗局

对此,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号提醒以下事项

一、使馆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当事人涉案,不会以电话方式要求转账汇款,不会要求接电人回拨任何电话号码与任何机构进行下一步联系,不会电话通知中国公民涉及信用卡诈骗、信用卡超支、信用卡被冻结,不会电话通知当事人护照过期,更不会通知到使馆领取包裹或公文。

WechatIMG17309.jpeg

二、电信诈骗不只是冒充中国使领馆和国内公安机关的“中文定制”式诈骗,也要警惕“英语”电信诈骗,“英语”诈骗和“中文”诈骗套路基本一致。

三、如接到显示为使领馆的电话,或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务必保持头脑冷静,不要轻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更不要转账汇款,建议挂断电话。如需要,可拨打中国驻当地使领馆领事保护电话、国内公检法机关等官方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或拨打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进一步核实。

四、如不幸上当受骗,请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如受骗款项系通过中国大陆地区银行卡转账取现,受害人向当地警方报案后,可直接拨打国内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110报警电话报案,或者通过110报警电话转接、查询当地反诈骗中心报警电话后报案。

此外,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号在多篇警示中均提及,在境外的中国公民不要在电话里透露自己的姓名、住址、家庭情况、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如陌生人要求“不要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以保证他们的安全”,或提出其他不合常理的要求,务必保持警惕,切勿上当受骗,尽快通过其他渠道核实情况后再做处理。

据透露,迪拜总领馆还建议领区侨胞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学习防诈反诈常识,做到有备无患。该软件内含丰富防诈骗知识,具备诈骗快速举报诈骗预警、风险查询等功能,同时支持验证可疑支付账户、IP/网址、QQ及微信号码是否“涉诈”。

而针对非法犯罪分子,国家也在重拳出击。

今年5月21日,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断流”专案行动,通过斩链条、断通道,挖“金主”、打“蛇头”,向招募人员赴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3人以上结伙”非法出境团伙9419个,破获刑事案件416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860名,其中,组织招募者931名、运送接应者等黑灰产人员913名、非法出境人员32016名,串并破获电诈案件1021起,挖出境外电诈窝点100个、金主82名。截至目前,全国各地共拦截偷渡出境人员1.9万名,教育劝返境外高危涉诈人员6.9万名,组织偷渡境外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高发态势得到了一定遏制。

此外,南都记者获悉,10月1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进行了审议。草案支持研发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为利用大数据反诈提供制度支持。如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等领域涉诈异常情形的监测、识别和处置,包括高风险电话卡、异常金融账户和可疑交易、异常互联网账号等,规定相应救济渠道;规定金融、通信、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统筹推进相关跨行业、企业的统一监测系统建设,推进涉诈样本信息数据共享;要求互联网企业移送监测发现的嫌疑线索。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编辑:田爱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