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男子每天喝饮料减肥20多斤,原来是患了这种病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1-11-15 22:00

南都讯 记者李榕 身高168厘米,体重却有100公斤,深圳市民赵先生去年起体重逐渐下降,每天喜欢喝饮料、奶茶的他,却在2个月的时间瘦了20多斤,就当他在为“减肥”成功高兴时,却发现自己全身乏力,经常性口渴,有一次熬夜工作,出现恶心、呕吐、精神恍惚,送到北大深圳医院时发现,他血糖非常高,医院立即告病危开始积极抢救。经过胰岛素输注、积极补液等治疗,赵先生的命保住了。

WechatIMG2.jpeg

体重下降不是减肥,而是糖尿病典型症状

赵先生从事平面创作,平时工作多是做在电脑前潜心绘画,有时赶作品一连坐上7、8个小时,熬夜、运动少、喝水少、饮食不规律是他的常态。

去年起,赵先生的体重逐渐下降,伴有口干、口渴,平时就喜欢喝饮料、奶茶的他竟直接买了整箱的饮料放在公司和家里,随时渴了就喝一瓶。看到自己体重下降,他还以为自己终于“减肥”成功了!

2个月过去,体重下降20多斤,赵先生开始感觉全身乏力,平时根本提不起精神,经常性口渴,喝了水就要去排尿,夜里也要排尿2-3次,严重影响睡眠。有一次熬夜赶任务时,赵先生出现恶心、呕吐,精神恍惚,家人和同事赶快把他送来北大深圳医院,经检查血糖达到惊人的84mmol/l(正常人血糖4.4-6.1mmol/l),尿糖4+,酮体4+,酸中毒,高渗状态,电解质紊乱、高血脂......医院立即告病危开始积极抢救。经过胰岛素输注、积极补液等治疗,赵先生的命保住了。

北大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医生介绍,赵先生有肥胖、高血脂、久坐运动少等糖尿病高危因素,平时不注意饮食控制,不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导致发生糖尿病。他的体重下降不是减肥有效,而是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入院检查,赵先生糖化血红蛋白高达15%,胰岛分泌功能都受到影响。幸好来院抢救及时,否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状态的患者死亡率很高。医生提醒赵先生,一定要改变生活方式,遵从医嘱按时用药,自我监测血糖,参加糖尿病健康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把血糖控制好,坚决不能再出现如此严重的情况了。


糖尿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帆介绍,像赵先生这样生活方式不健康,为了工作、赚钱无心顾及自己身体健康的患者还有很多,有的人多年都不进行体检,有的人化验发现血糖升高,认为少吃一点饭就可以了,不到医院进行正规检查评估,或者去药店自行买药的也不少。这些做法错过了糖尿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的好时机。

对于已经确诊糖尿病的患者,张帆发现,也有些人不能坚持饮食管理和运动,平时很少监测血糖,对糖尿病的危害也不了解,只要身体没有明显不适就不管不问。这些都使一些原本可以控制不发生或者晚发生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早早的出现在患者的检查结果里。糖尿病健康管理刻不容缓。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为此,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糖尿病学分会、深圳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深圳市女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联合于11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门诊大厅举行大型咨询活动。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张帆,护士长彭卫群带领多位医护人员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了糖尿病健康知识小讲堂、糖尿病健康操介绍、专家咨询、现场检测血糖、发放糖尿病宣传资料等,宣传糖尿病健康管理相关知识。

张帆介绍,今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为“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确定联合国糖尿病日的意义在于要使世界所有国家加强对糖尿病的宣传教育、防治和监测,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关心糖尿病患者的工作与生活,加强对糖尿病预防措施、治疗手段的研究,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提醒:

张帆介绍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张帆特别提醒,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如何预防糖尿病,张帆建议:

1、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2、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3、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4、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5、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对于已经诊断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同样可以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美好人生。张帆建议做好以下4点:

1、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2、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4、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编辑:陈欣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