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投入、科技加持,广东妇幼健康事业获长足进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健康联盟
原创2021-11-15 22:35

投入数十亿元用于县级妇幼保健院省级;惠及195万城乡妇女推进“两癌”筛查;相对高发的出生缺陷免费进行初筛……广东省妇幼保健事业经过加强投入、重点突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核心指标,甚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11月1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举行广东省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介绍了广东“十三五”以来全省妇幼健康保障情况。

WechatIMG7.jpeg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徐庆锋

妇、儿医生短缺现象得到缓解

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指标,是一个地区卫生、健康水准的核心指标。而在广东,这些关键性指标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稳定在发达国家同等的水平。

徐庆锋表示,2020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0.18/10万、2.13‰、2.91‰,与2015年相比,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了11.94%、婴儿死亡率下降了19.3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16.14%。

“这些指标的背后,是广东紧紧围绕生育政策重大调整,实施全省母婴安全和健康儿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所取得的。”他透露,广东已经建立由194家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179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组成的、省市县全覆盖的救治网络,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得以进一步降低。

十三五期间,广东正在通过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对妇幼保健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提质。2017-2020年,广东实施县级妇幼保健院升级建设项目,支持欠发达地区61家县级妇幼保健院升级建设,优化欠发达地区妇幼健康服务供给。同时,广东通过支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优先招收培训产科、儿科医生,开展转岗培训等办法,2017-2019年,三年间培训产科医生3000人、儿科医生1092人,有效缓解产儿科人才紧缺现象。

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财力支持,妇幼保健的相关事业不断进步。以严重影响妇女健康的两大肿瘤——宫颈癌和乳腺癌为例,广东实施“两癌”免费检查项目,2017-2020年就惠及195万粤东西北地区城乡妇女。

800x534_6192618e778f0.jpg

800x494_6192618fa3f83.jpg

重点出生缺陷病种实施

免费初筛发生率同比下将近1/4

新生儿出生缺陷,不仅关乎具体的家庭,其后续的治疗、康复、照料也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随着三胎政策实施,高龄夫妇生育三胎时出生缺陷风险升高。

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广东也一直在努力。徐庆锋透露,广东省通过“省指导、市诊断、县筛查”,实现群众免费筛查,不断优化筛查病种和技术,持续提高干预能力持续。

2020年广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37.78/万,较2014年的312.57/万下降了23.9%,唐氏综合征、重症地中海贫血等严重致死致残性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省项目总体完成率为93.5%,共开展孕妇地中海贫血筛查124.4万人,唐氏综合征筛查78.3万人,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筛查85.5万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99.4万人,听力筛查98.5万人。筛查发现严重结构畸形720例,重症地贫899例,落实相应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效果明显。

下一步,《关于全面推进免费婚前孕前保健工作的通知》印发实施,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免费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全省全覆盖,全面实现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婚姻家庭辅导和优生咨询指导“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正牵头国家级“云上妇幼”项目

作为省级妇幼保健网顶单位,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也在通过促进规范化管理、加强妇幼人才培训、推广妇幼健康新技术、完善危急重症救治网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等方面,带动全省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

医院党委书记黄汉林介绍,目前全省以构建省妇幼保健院为技术指导中心、市级妇幼保健院为纽带、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网点的一体化妇女儿童急危重症救治网络、先天性疾病诊治网络和保健服务网络。各网络现有300个分中心,1200多个基层医疗单位,其中危重孕产妇转运网35家、危重新生儿护理抢救转运网38家,通过快速转运通道,提高全省孕产妇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救治能力。

同时,省妇幼正牵头实施国家“云上妇幼”项目,将通过远程妇儿健康服务平台,提供远程实时指导等服务,实现服务纵贯省、市、县、乡、村五级,让边远地区妇女儿童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省级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为广州新增2500张妇儿专科床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是复旦版全国百强医院,其规模和优势专科在广东乃至全国范围都有着极大影响,2020年还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中心副院长李庆丰介绍,市妇儿目前运营院区5个,在建院区3个,现有床位1700张,全面建成后总床位数可达4200张,比现有床位数增加2500张。

2021年,市妇儿中心被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列为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将在巩固好现有覆盖全国12个省(区)的78家技术协作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向医疗资源薄弱省份加大中心品牌、人才等输出力度,进一步扩大优质妇产儿资源的辐射范围,完善区域妇儿医疗保健服务网络体系建设。

深圳:

科技加持保障母婴安康

近年来,国家连续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深圳作为一个年轻城市,适龄生育人群非常庞大,做好这一庞大人群的妇幼保健工作,则需要城市下大力气推进。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创表示,面对放开生育新形势,深圳正在通过优化妇幼保健机构矩阵化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等举措来保障母婴安康。

目前,深圳启用推广“深圳妇儿通”微信小程序,作为网络版《母子健康手册》,为孕产妇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孕产妇手机在手,即可随时随地接受母婴保健知识宣教,快捷上传、查阅各类检查监测数据结果。对全市掌握生育全程服务大数据、开展后续干预等服务提供了良好支撑。

韶关:

“两癌”筛查,让1600多名女性从中获益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在粤北韶关,正在以免费“两癌”筛查项目为抓手,来保障城乡女性的健康。

韶关市卫生健康局局长胡德宁介绍,韶关从2017年开始实施“两癌”免费检查项目,将流动体检车开到乡村,将筛查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并逐步从为农村妇女提供筛查延伸到城乡妇女,优先保障农村妇女及城市生活困难妇女。全市共为约16万人提供了免费“两癌”筛查服务。

在宫颈癌方面实现早诊早治696人,节约医疗费用2.8亿元;在乳腺癌方面,实现早诊早治944人,节约医疗费用1.4亿元。“通过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节约卫生经济费用,降低“两癌”死亡率,提升妇女健康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粤卫信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