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员往餐盒内小便让七成受访者震惊,过半希望强制使用封签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民调
原创2021-12-06 18:03
部门logo2021(左右).png

近日,安徽一外卖员因往顾客的餐品里小便被行政拘留14天。新闻一出,舆论哗然,让不少人对外卖配送过程中的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产生担忧。

外卖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餐食,不少年轻人一日三餐叫外卖。送餐员给外卖撒尿“加料”,公众对此会有怎样的感受和评价?大家还能好好吃外卖吗?南都民调中心于12月2日至5日发起问卷调查,共采集到1023位受访者的看法和意见,并于今日发布《外卖配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意见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八成受访者知悉外卖员往顾客餐盒里小便的新闻,超七成受访者对此表示震惊,近七成受访者对此感到恶心;九成受访者称以后点外卖会更加谨慎,甚至会考虑减少外卖点餐。针对外卖存在的配送卫生与安全问题,近七成受访者吐槽外卖配送过程中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重,超八成怀疑过自己的外卖有被打开、被污染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近六成受访者通常选择联系商家更换餐品了事。针对近日送餐员给外卖撒尿“加料”暴露出来的行业问题,近六成受访者建议使用“安全餐盒”,超半数受访者希望平台提高外卖员职业素养。

安徽一外卖员往顾客餐盒小便,七成左右受访者对此感到震惊和恶心

11月29日,安徽芜湖一名外卖员打开顾客的外卖,往餐盒内小便,事后还拿起外卖摇匀,该名顾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外卖吃掉。事发后,顾客报警。12月1日,有媒体从安徽芜湖警方获悉,该名外卖员因该顾客曾打差评,蓄意报复,已被行政拘留14天。

南都民调调查了公众对此事件的知晓度和态度,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知道该事情,选择比例达82.01%。对于该事件,71.39%的受访者感到“震惊”,69.96%认为“恶心”,56.97%表示“无语”,54.95%表示“生气”,但也有6.08%的受访者认为“司空见惯”。

811x562_61adce701682e.png

827x597_61adce701599d.png

九成受访者表示以后点外卖会更加谨慎甚至减少点外卖的频率

从调查结果来看,该事件对消费者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不少人表示以后点外卖会更加留心,甚至会减少点外卖的频率。93.06%的受访者表示以后点外卖会更加谨慎,其中认为“一定会”的比例达62.95%,认为“可能会”的比例占30.11%。如90后梁先生谈到,他看到该新闻之后非常震惊,并告诉研究员以后会减少点外卖的次数,即使点外卖也会选择麦当劳、肯德基等有知名度的连锁快餐品牌。他认为,这类快餐都由店内专员配送,相对来说配送中的食品安全更有保障,如果出现问题要追究责任的话,也会比较简单便捷。

不过,也有6.9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谨慎点外卖。00后陈女士表示外卖配送过程不是商家、消费者自己能够控制的,即使以后点外卖会更谨慎,但感觉作用不大。

也有受访者认为这只是个别极端的行为而已。在罗女士看来,大多数外卖员还是比较敬业且有素质的。自己点了这么多年的外卖,除了下雨天偶尔会出现延误的问题,其他时候还没遇到较大的问题。罗女士还认为,事件曝光后,餐企会作出相应机制的优化和调整,在外卖包装上抓质量、堵漏洞,提升顾客的用餐体验,所以该怎么点还是怎么点。

949x502_61adce70167a6.png

六成受访者一周点4以上外卖,方便快捷是受访者点外卖的主要原因

当前,外卖已经成为公众餐饮消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1023位受访者中,有99.02%的人点过外卖。从每周点外卖次数来看,61.68%的受访者每周点外卖4次以上,其中一周点4-6次外卖的受访者最多,占30.89%;其次是7-10次,选择比例为21.41%,还有9.38%的受访者一周点外卖10次以上。

822x545_61adced68d1df.png

谈及原因,方便快捷是众多受访者点外卖的重要原因,占62.69%;54.89%是因为有事在忙、没时间外出或自己煮,只好点外卖;51.23%则是因为懒得出去或自己煮,因学校/公司饭堂饭菜不合口味而选择外卖的占37.31%。还有部分受访者把外卖当成了“一日三餐”,难以替代。如在广州从事幼师教育的90后罗女士,因为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时间和精力买菜做饭,所以自己的一日三餐全靠外卖,在她看来,这已经是生活习惯了,很难改变。

876x553_61adced68eb8e.png

那么受访者点外卖时最看重哪些方面?有67.23%的受访者表示在订购外卖时最关心的是食品卫生安全,其次是口味、价格、外卖员素质,分别占比59.53%、57.75%、45.41%。

840x624_61adced694a02.png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外卖配送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严重,超八成怀疑过自己外卖被污染

在目前的外卖行业,外卖食品安全问题不仅仅出现在生产源头,运输配送也成为污染源的重要一环。有67.94%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外卖配送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其中认为“非常严重”的受访者最多,占34.90%,认为“比较严重”的占33.04%。大学生邓女士认为现在外卖配送食品安全问题较为严重,总是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外卖员偷吃外卖等行为,身边人也经历过,着实让人感到糟心。不过也有24.73%的受访者认为问题一般,7.34%则认为问题不严重。

962x545_61adcef9329cd.png

有如此多的受访者认为外卖配送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在此情况下,也就有不少人怀疑过自己的外卖有被污染,怀疑比例高达84.8%。其中33.96%的受访者偶尔怀疑过,18.66%经常怀疑,32.18%较少怀疑过。邓女士自己就多次经历过外卖餐盒变形、汤汁洒漏、饭菜掉出来等情况,每每看到就会怀疑外卖在送餐过程中有被污染过,一度考虑是不是要扔掉或者联系商家更换餐品。也有受访者怀疑过,但还是没想太多,认为“中招”概率较小。

不过也有15.20%的受访者从来没怀疑过。00后卢女士就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外卖有被污染过,因为怀疑之后就吃不下饭了,所以干脆就不想怀疑了,也认为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

1032x656_61adcef933127.png

三成半受访者遇到过外卖被洒包装被打开及有异物被偷吃等均超两成

进一步追问受访者遇到过哪些外卖配送食品安全问题,35.54%的受访者反映自己遇到过外卖洒了又被放回饭盒的问题,29.71%的受访者的外卖包装曾被打开过。大学生陆女士提及,自己有一次晚上十一点在外卖平台点了可乐和炸鸡。当时外卖员可能急着下班,送餐态度就十分差,为此陆女士和外卖员起争执。拿到外卖后,陆女士发现炸鸡的包装上明显有一个大洞,也不知道餐品有没有掉了再被放回去;而且打开可乐的时候,可乐喷洒出来了,很明显是经过摇晃造成的。出于餐品被污染的担忧,陆女士最后还是扔掉了这份外卖。

此外还有26.85%的受访者经历过送餐不及时导致餐品不新鲜的情况,24.48%遇到过有纸屑等异物飘入的问题,22.01%则有过外卖员偷吃的经历。大学生何同学表示,因为自己经常不及时取外卖,就多次出现过丢外卖的情况。有一次自己丢了外卖,去查监控,结果发现偷外卖的就是外卖员本人,这让她感到十分震惊。

1014x721_61adcef933185.png

近六成受访者选择联系商家更换餐品了事仅有一成表示“再也不点外卖了”

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在外卖配送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采取一些措施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受访者选择最多的是联系商家更换餐品了事,占比58.84%。陈女士遇到情况比较多的是送餐不及时导致外卖不新鲜,在这种情况下,她通常都是选择联系商家,要求商家重新送一份新的外卖。

除此之外,比较多人选择的是和外卖员、商家联系要求理赔,占比51.23%。相比更换餐品,无论外卖是洒漏,还是丢失,00后林女士首先采取的措施是理赔,如果外卖员拒绝赔付,她会给差评。她表示,自己是顾客,也花钱买了服务,不该受气,比起更换餐品,要求赔偿会让商家、外卖员更能“长记性”。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受访者选择投诉外卖员并给予差评、拉黑外卖员、报警等,分别占47.58%、27.05%。

不过实际上,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不会追究责任。何女士看到外卖员偷了她的外卖之后,并没有去追究责任,一方面是因为外卖价格不高,另一方面也是觉得追查下去的话并不会得到很好的配合。梁先生选择不追责也是基于类似的想法,好几次外卖送到手的时候已经洒出来一半了,但是自己也懒得追责,因为这些事情通常引起不了各方的重视。

891x632_61adcef98d60a.png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外卖包装不上封是主因,超半数认为平台和骑手都有责任

谈及外卖配送中食品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68.52%的受访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多数外卖包装不上封签,随意被打开无人知晓。

食安封签.jpg

食安封签

事实上,早在2018年,北京就推出了“食安封签”,此后上海、广东、江苏、内蒙古等多地也陆续宣布全面推广“食安封签”,但推广过程中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困难,其中成本高、如何分摊是首要问题,商户、平台、消费者对此意见不一。“食安封签”1.0版不干胶封签贴合后拆开即损坏、简单易行、没有门槛,但有一定成本且缺乏唯一性,无法排除封签中途被换的可能;2.0版热敏贴封签,将收银小票和封签合二为一,唯一性高、成本低和能记录订单信息,但需要特制收银打印机,成本较高;发展到3.0版,电子封签可循环使用,封签唯一性高,能全程记录配送过程,但其扫码开锁的要求不便于老年人使用,且携带不便、易损坏导致数据丢失,会形成电子垃圾,同时成本更高。另一方面,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相关规定,还是地方层面出台的有关制度,都是鼓励使用“食安封签”,而非强制使用,这也是其在推广过程中遭遇的瓶颈之一。

除了封签外,也有一定比例的受访者认为平台责任更大,对外卖员的管理不到位,占51.03%,50.24%则认为部分外卖员道德素质低下,49.85%反映外卖包装不严实问题突出。

1194x638_61adcef9924c9.png

近六成受访者建议使用“安全餐盒”,超半数希望平台提高外卖员职业素养

外卖配送过程中如何保障食品安全问题?多数受访者希望餐企、平台能够从外卖包装上改善,其中59.14%的受访者建议餐企统一使用带有“安全扣”的餐盒,56.30%的受访者希望行业能够统一在外卖包装上加封签,防止被私拆。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应该在外卖员的配送箱里面放一些减震泡沫之类的,防止外卖员骑车颠簸,弄洒餐品。

安全餐盒.jpg

网购平台上有售卖带有“安全扣”的餐盒。

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受访者认为外卖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寄望于行业加强对外卖员的管理,提高从业门槛。56.89%认为平台应加强对外卖员的职业培训,提高行业素质;56.60%则希望通过罚款等加大对外卖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1245x711_61adcef998d37.png

如今外卖已成为公众消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外卖食品安全自然关系到每一个人,不仅仅是生产源头上的,运输配送也是关键一环。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一环备受消费者的吐槽和质疑,餐品洒了又被放回去、包装被打开过、部分外卖员偷吃……为此,公众希望商家、平台能够改善外卖包装,统一使用“双层卡扣”的安全餐盒、强制使用封签等,进一步提升食客的就餐体验。与此同时,公众也更希望通过“内外结合”的手段,让外卖生活少点糟心,寄望于行业能够加强对外卖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外卖员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行业更加规范有序。“再也不点外卖了”可能只是一句气话,但在这句气话背后,行业应该要看到消费者的无奈与失望。如何守住外卖“最后一公里”的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才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社会调查与公共舆情研究课题

消费生活监测榜第106期

项目出品:南都民调中心

项目监制:谢斌 张纯

项目主持:谢小清

项目执行:南都研究员 谢小清 麦洁莹 涂长芳 沈红媛

实习生 翁婉婷 陈子颖 温依庭 杜美玉

编辑:文轶然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