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大湾区科学论坛首个分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在广州举行,十余名院士齐聚,共话纳米科学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院士大咖齐聚广州,将为广东、广州纳米科学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纳米技术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在世界走在前列,在此基础上要让纳米科技从前期的研究成果落地转化,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大湾区科学论坛是世界级的科学技术、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这一平台将对整个大湾区科技产业、基础科学未来的走向产生很重要的作用。”赵宇亮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科技创新的“新星”,未来一定有希望打造成为全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赵宇亮
粤港澳大湾区是科技创新“新星”
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是国家的“第一梯队”,是一个冉冉上升的“新星”。
相信粤港澳大湾区未来一定有希望打造成为全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
南都:您觉得粤港澳大湾区在纳米科学领域的研究在全球处于什么水平?
赵宇亮: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属于国家的“第一梯队”。尤其是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科技资源要素聚集,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科技企业以及科技资源,也有很多科技成果聚集在大湾区。可以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冉冉上升的“新星”。
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作为科技创新的“新星”,未来一定有希望打造成为全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
南都:今天在纳米科学领域有十余位院士做学术报告,这么多院士来到广州,对于广东、广州纳米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机遇?
赵宇亮:今天一共有16位院士出席了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其中有12位院士做了学术报告,可以说是国内在纳米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
我相信这些科学家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这里,第一是想更深入地了解大湾区科技创新的环境。第二是让大湾区了解我们国家在纳米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和科技水平。第三是可以让大家更加了解粤港澳大湾区纳米科技的汇聚度,让大家对我国纳米科技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建设更为了解。
在纳米技术方面,中国的基础研究在世界走在前列。在此基础上,要让纳米科技从前期的研究成果,比如纸面上的论文、专利真正落地转化。大湾区科学论坛纳米科学分论坛可以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南都:粤港澳大湾区在纳米科学产业化的哪些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赵宇亮:粤港澳大湾区在纳米材料、纳米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方面都有比较强的优势。比如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中很多材料都要使用到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我觉得未来有大湾区科学论坛的加持,随着大量的科技创新成果、高水平研发人员和科学家的引入,整个大湾区纳米科技产业的发展会迎来更大的提升。
打造交流平台吸引全世界的科技资源
大湾区科学论坛本身就是为了把三地的科技资源更紧密地汇聚融合在一起。吸引全世界的科技资源,包括科学家、创新创业者到大湾区来。
南都:大湾区科学论坛有没有与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相关内容?
赵宇亮:大湾区科学论坛立足于基础科学,但在各个论坛的参与者中有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相关人士,也有学术界甚至金融界等各行各业的人士。恰恰是这样一个平台,把大家聚集到一起,让观点互相碰撞从而产生交集,共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实际上整个论坛的设计还是包括了从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的发展。
南都: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举办对于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有怎样的作用?
赵宇亮:今天是大湾区科学论坛的第一天,在纳米科技分论坛就能看到内地、香港、澳门三地的专家资源。大湾区科学论坛本身就是为了把三地的科技资源更紧密地汇聚融合在一起。以此为基础吸引全世界的科技资源,包括科学家、创业者到大湾区来。
南都:此次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举办对于未来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会有怎样的影响?
赵宇亮:科技创新包括多个要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人才的交流、资源的流动,其中资源又包括项目资源、科技资源、成果资源。这种流动需要一个载体,也就是交流平台。大湾区本身就包含了粤港澳三地的交叉融合汇聚,在区域内人才流动性本身就很大,有一种天然的创新环境。
大湾区科学论坛是世界级的科学技术、企业、金融机构、政府之间的交流平台。这一平台将对整个大湾区科技产业、基础科学未来的走向产生很重要的作用。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编辑:江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南都专题】探索未来,共享科学——大湾区科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