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青少年成长需求 光明区文体局大力提供优质公共文体服务

南方都市报APP • 光明大件事
原创2021-12-14 11:13

NA08_NA08_0289@600_400.jpg

光明区文体局聚焦青少年需求,积极落实“双减”,大力提供优质公共文体服务。

NA08_NA08_0290.jpg

  24小时书香亭。

NA08_NA08_0288.jpg

  2020年9月20日,光明区图书馆一楼报告厅“科学人文 光明力量”图书馆新馆开馆讲座。

新学期已接近尾声,“双减”政策让中小学生卸下过重的课业“包袱”。课余时间多了起来,学生课后去哪里,成了家长们第一件需要考虑的事。在光明区,家长们课余时间带着孩子看演出、学才艺、开眼界,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公共场所明显聚集了更多的人气。

“双减”落地后,如何更好地服务学生和家长群体?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以下简称:光明区文体局)认真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要求,聚焦青少年需求,积极落实“双减”,大力提供优质公共文体服务,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阅读和运动

加强公益培训力度,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少家长感觉最大的变化就是孩子作业负担减轻,有了更多时间阅读、劳动和运动。

谈起最近最高兴的事儿,光明区小学生牛牛脱口而出,去“牛一亲子科普学堂”!他口中的“牛一亲子科普学堂”,是光明区文体局精心准备的公益培训项目,目标是2-6岁幼儿群体,光明区文化馆以辖区市民群众的文艺需求为出发点,根据学员年龄阶段特点设置了不同的课程。

“牛一亲子科普学堂”以富含趣味性、科普性的课程为主,设置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暖场小游戏、科学实验课、创意手工课等,让孩子和家长们动手又动脑,一起感受科学与艺术的魅力,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增进亲子互动和情感交流。

牛牛最感兴趣的是创意手工课,他不但常去“牛一亲子科普学堂”,而且还缠着妈妈在家里为他开辟了专属的“手工角”,沉浸其中的他就像一株禾苗扎进了沃土,茁壮成长。牛牛妈妈说,“作业量少了,晚上空余时间多了,需要家长更好的陪伴。刚好科普学堂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

阅典籍,览古今。11月19日,身穿华美汉服的亲子家庭陆续来到光明区图书馆一楼,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进入图书馆儿童阅读区寻找诗词卡片,感受诗词的魅力。这是“星阅光明”少儿阅读推广活动之一。

据介绍,“星阅光明”主要包括“小太阳i阅读系列故事会”、“大眼睛亲子阅读绘”、“图书馆之夜”、“图书馆第一课”、“小奶牛故事绘”等多个主题活动,主要面向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培养少儿阅读兴趣为目的。

这样的活动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王女士认为,“这让家长们渐渐学会如何教孩子读书,也促进亲子共读,还增强了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小朋友的自信心。”

据统计,在文化方面,2021年光明区共开展633场公益培训,内容涉及绘画、手工制作、书法等艺术课程,服务人数超1.1万人;体育方面,光明区共开展450余场,内容涉及游泳、足球、篮球、乒乓球、高尔夫等项目,服务人数超1万人。

旁白:光明区文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积极助力“双减”工作,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接下来将加大公益培训力度和品质,多管齐下,全力为“双减”工作赋能。  

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

举办优质文体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双减”落地后,丰富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成了不少家长和孩子课余时间的不二之选。

《漫游太阳系》是一部漫游太阳系、领略宇宙知识的科普剧,小朋友可以学习到太阳系的形成、八大行星的分布和运动轨迹等诸多天文知识;《化学秀》于2015年在纽约百老汇首演,幽默丰富的舞台表现,趣味讲解化学原理,让孩子在欢乐实验中发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上述的两部剧目,均由光明文化艺术中心特别策划推出。2021年,除了倾力打造的年度品牌项目“光鸣艺术节”外,光明文化艺术中心为不同观众群体特别策划了“x·浪潮”、“盛世国风”、“远方回响”、“玩剧盒”、“光明NewLive”五大演出系列和数十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今年以来,光明文化艺术中心共推出78场演出,10余位明星艺术家、数十个国内著名艺术团体悉数与观众见面。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各类演出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小朋友收获科学的启迪,也为家长提供了绝佳亲子时光体验。

种类繁多的体育比赛成为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舞台。11月14日,2021年光明区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在红花山体育中心举行。赛场上,自选长拳、第三套国际规定南拳、四十二式太极拳、初级剑术等精彩纷呈的武术表演轮番上演,行云流水、干净利落的动作收获阵阵掌声。

“在赛场上认识到了孩子的另一面。”张先生看着儿子精彩的表现,喝彩连连。“不仅要学习好,还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的比赛应该多举办,我们家长全力支持。”

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孩子们在课余有了更多的活动空间。截至目前,光明区级体育场馆入场人数约137.25万人次,同比增长38%。场馆节假日免费优惠活动入场体验人数约74.3万人。公益使用场地1050场次,租赁使用场地4754场次,免费开放总时长达30444小时。

光明区文体局还“瞅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光明区文化馆精心策划了“我们的节日”中秋非遗课堂暨“非遗在社区”系列活动,开设了纸雕、扎染、压花、缝制、篆刻、面塑、脸谱、灯笼制作等八项非遗课堂。其中,5项非遗课堂惠及青少年。

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亲自现场教学,为小朋友们讲述非遗知识和制作技艺。一名家长说,“参与这样的活动,在了解非遗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学习传统制作技艺,将非遗成果带回家!”

旁白:截至目前,光明区组织开展惠民文体活动近900场次,惠及群众44万余人次。光明区文体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提升高质量文化活动供给配比,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体育培训+“书香”

优质服务送进校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11月2日,光明区体教融合——送教进校园乒乓球培训(第二期)活动走进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小学(光明)。此次培训内容主要为握拍法、基本站位、准备姿势、基本步法、挡球与推挡球技术(直拍)、反手拨球技术(横拍)等。

仅乒乓球一个项目,送教进校园培训已累计开展40场次,培训1200人次。参加培训的陈同学表示,教练对接发球、搓球、拉弧圈球等技术的讲解和培训,让他体会到了乒乓球的魅力。“现在课余有了更多的时间,希望以后举办更多类似培训,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各项运动。”

除了体育培训,送进校园的还有“书香”。在光明小学校园内,24小时书香亭格外引人注意。书香亭外观小巧美观,集图书与电子资源于一体,同时具备办证、借书、还书、续借、预借、缴费等功能。这是光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光明区6个街道31个社区,71台书香亭分散在居民小区、文体广场、公园、学校、产业园区、行政服务大厅、商业区等人流密集区域。目前,光明区已形成“1个总馆+8个分馆(2个直属分馆、6个街道分馆)+22个社区服务点+5个企业服务点+71台24小时书香亭”的四级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每年11月,是深圳读书月。今年,光明区紧扣年度主题“打开一个新视界”,配套策划“书香光明”、“星阅光明”等多个阅读推广活动。光明区文体局负责人介绍,“读书月期间,很多阅读活动都是面向青少年服务的。全民阅读的关键,是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助力他们全面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光明区图书馆也陆续恢复了文化讲座、故事会等线下活动。今年3月20日,市民期待已久的新一期“光明大讲堂”邀请了国家一级作家南翔教授,为市民分享“中国家风”主题故事。

“光明大讲堂”是光明区的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之一,曾邀请了胡野秋、章必功、冯果川等一批文化学者开展讲座。光明区图书馆负责人介绍,活动致力搭建专家学者与普通公众的交流平台,以公益性、持续性、广博性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与认可。“周末节假日,很多父母会带着孩子前来。”

旁白:“现在光明文化氛围很浓,小孩也变得爱读书了。”家住光明的许先生表示,“借书很方便,孩子放学写完作业,空闲时间多就可以看。周末节假日,图书馆还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和讲座,也会带着孩子去参加。读书可以让孩子变得丰富,视野也更开阔。”

文:邱墨山 李春敏

制版:李斌 肖美连 黄炽林

编辑:李晓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