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全市上下一盘棋,所有市民做出牺牲,做出重要的奉献。所以我的第一站一定要来看基层的党代表,说一声辛苦了,表达我们感谢和慰问。”肖亚非同志表示。
1月5日上午,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开幕。下午分组讨论议程中,肖亚非同志参与第22代表团,也就是大朗代表团,他们来自东莞“12·13”疫情的风暴眼。在疫情发生之初,大朗党代表就转入战疫模式,奔赴一线。如今随着疫情形势趋于平稳,大朗全面解封,他们战疫归来,将战疫所获得的经验和感受,转化为未来工作的动力,投身到大朗建设。
肖亚非表示,大朗本身基础非常好,经过本次疫情考验,大家思想更坚决果敢,当下正处于群情高昂的时候,应该乘势而上,毫不松懈地抓好疫情防控,同时谋划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
谈“12·13”疫情:
党代表:充分展现基层战斗力
“疫情到现在,100多位婴儿出生。”东莞市党代表蔡小桃是大朗医院的产科主任,回忆起过去23天的一线战疫历程,她感触良多,几度哽咽。
蔡小桃认为,本次疫情之所以能够在一个潜伏期内控制住,跟疫情之初东莞的果敢分不开,2021年12月14日“党代会时间”转为就地“抗疫模式”,同时东莞统筹安排调动近2000名的医护人员,还有大量公安赶紧支援一线,为疫情防控打下坚实基础,“每一次的胜利都不是偶然的。”
东莞市党代表陈锦照是大朗巷头社区的书记。他坦言,这一次真正的体验什么叫做“东莞速度”“东莞温度”“东莞担当”,“从刚开始的凌晨,我们上门叫人做核酸,到后来群众自发安排时间、执行 ‘一米 ’排队做核酸,充分体现他们对东莞的信任”。疫情防控期间,还有不少志愿者、热心企业家致电问社区询问需求,主动提供帮助。
陈锦照思考到,“未来要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是否可以将本次疫情的经验,总结实践到日常工作,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东莞市党代表、大朗镇党委委员蔡培光表达同样的期待,他说这一次基层战斗力得到充分展现,可以为我们以后如何用好基层力量,做好社会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肖亚非:感谢每一位市民的参与
“压力最大,反应最迅速。”肖亚非同志对大朗代表团表示,代表市委市政府、党代会主席团道一句辛苦了。肖亚非表示,“12·13”疫情大考前,大朗的党委政府、基层党组织、一线工作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关键时候站出来,非常不容易。本次疫情穿透力很强,蔓延很快,东莞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都需要基层配合,28个村(社区)基层一线发挥了重大作用。
“疫情面前没有外人。”肖亚非表示,本次疫情东莞市民众志成城、同心战疫。“我们全市上下一盘棋,所有市民做出牺牲,做出重要奉献。所以我的第一站一定要来看基层的党代表,说一声辛苦了,表示我们诚挚的感谢和慰问。”
谈经济社会发展:
党代表:大朗力争进入500亿元镇街行列
东莞市党代表、大朗镇镇长方德佳表示,党代会报告提出东莞坚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特色,对此感受颇深。当前大湾区建设加快,如今有科技创新赋能,巩固了原有制造业优势,东莞在跟其他大湾区错位发展,在现代化新征程中争先进位有很强的信心。
他介绍,大朗位于松山湖科学城的核心区、松山湖功能区的统筹区。大朗接下来所有一切工作都将围绕如何“融入科学城发展”这个命题。
本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市力争5年内形成2个千亿镇街、3个以上800亿镇街、5个以上500亿元镇街。在大朗的未来规划中,我们计划挤进500亿元镇街,今年约380亿元,按照每年7.5%的增长,力争进入500亿元,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方德佳表示。
肖亚非:大朗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非常好的载体
肖亚非用“三个双”来解读党代会报告。一个“双”是,东莞迈向“万亿元GDP”“千万人口”,“双万”是东莞阶段性的特征,是东莞新的起点。第二个“双”是双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先进制造是“根”和“魂”,必须要用科技创新赋能,提升先进制造能级,这是未来的主题主线。第三个“双”是“双实现”,实现经济在万亿新起点上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的深度融合。
肖亚非表示,东莞到了动能转换、社会管理的重要转型期。按照党代会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通过加强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改善综合环境,吸引更多人才、更多项目到来。
“大朗在全市的盘子里面很重要,与松山湖一路之隔,GDP位列全市前十,发展潜力非常大。”肖亚非表示,大朗是“科技创新+先进制造”非常好的载体,希望大家以党代会召开为契机,结合镇里各项工作部署,抓好各项目标落实。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黄慧萍
摄影 南都记者 刘媚
编辑:梁锦弟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立足“双万”新起点 谱写东莞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