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建议校内课后服务制定“基本托管”和“素质拓展”分类收费标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素质拓展”;建议出台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薪酬指引,给予老师合理体面的酬劳。2022年中山市两会,市政协委员魏亚敏带来了《“双减”背景下,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探索实施寒暑假托管的建议》提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教育部要求,课后服务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课后服务推行“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课后服务经费来源,采取由政府经费补贴、学校酌情收费、教师获取适当酬劳的方式。课后服务主要内容: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
魏亚敏介绍,中山31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实现“5+2”模式课后服务全覆盖,小学生参与率90.2%,初中生参与率97.51%。推行“基本托管+素质拓展”课后服务模式,针对学业辅导及艺术、体育、劳动、科技等特色服务项目分时段提供服务。目前,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课程涵盖艺术、体育、科普、劳动、阅读、心理等13大类、237门特色课程,新建设校内运动队87支、艺术团97个。
但目前,中山课后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受学校场地,师资、经费等影响课后服务基础托管以外的如艺术、体育、科普等素质拓展类的托管参与门槛较高,服务范围较窄,仅有少数学生可以参与。二是课后服务尚未有政府补贴,也没有收费依据,近半年老师们都在零报酬提供托管服务。三是在寒、暑假时间段,尚未有公办学校开展实施课后托管服务。
魏亚敏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解决课后服务资金来源和师资薪酬的问题。建议尽快出台校内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制定“基本托管”和“素质拓展”分类收费标准。应充分调研市场定价后在低于市场定价可实施范围内制定收费上限,从而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种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素质拓展”;建议出台参与课后服务教师的薪酬指引,给予老师合理体面的酬劳。
二是课后服务应重视开展好青少年体育工作。学校体育老师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解决:一是聘请优秀退役运动员到学校兼职体育老师。即解决了学校体育老师不足的现状,又解决了运动员退役后的后顾之忧,能够使课后服务“活”起来。二是社会体育俱乐部进校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家委会招标采购方式,让优秀的体育俱乐部进校园。增加服务学生范围,丰富体育项目,更能让孩子得到更专业的训练。
三是提供便利条件让社会力量参与到课后服务工作中来。一是探索与群团组织、公益性组织例如: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服务中心,老年大学实现师资共享。二是建立与本地区高校合作模式,依托在校体育、艺术、师范类大学生满足新时代中小学生对丰富的课后生活的需要。三是引入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合作。在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前提下,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开展课后服务合作,寻求高质量教育发展之路。
四是有条件的学校鼓励探索寒、暑假课后服务。周边广州、深圳等地区已经有较好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建议因地制宜地开展假期托管服务,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锚定目标谋发展,奋楫前行开新局!2022中山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