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抗击疫情的一线“战场”,不乏“后浪”们的身影。维持现场秩序、协助信息登记、搬运防疫物资,在核酸检测现场,青年志愿者们力所能及地为深圳抗疫贡献青春力量;居家的学生们也尽自己所能贡献力量,有的画出一幅幅充满爱与感恩的画作,有的自制奶茶,还有的替上一线支援的父母照顾家里……都只为温暖替他们负重前行的“最美逆行者”。
罗湖学子披上红马甲服务于核酸检测点
在莲塘全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一片红马甲中,一位身穿校服、系着红领巾,身形瘦削的小姑娘在一堆成年人之中格外显眼。她是新秀小学六年级学生黄颖宜,今年12岁。像所有志愿者一样,黄颖宜站在长长的核酸检测队伍旁,随时准备为市民提供帮助。
黄颖宜
“有一天下午,社区群里一直在召集18-65岁的志愿者,妈妈本想像以往一样,带着我一起去社区做义工,不巧抽不出空,便问负责人12岁学生能否报名,因为平时周末经常去,负责的阿姨也认识我,她就答应了妈妈去协助,就这样,我就报名了志愿者。”于是,核酸检测采样点志愿者中便有了黄颖宜的身影。黄颖宜表示,自己2019年10月9日就注册了深圳义工,至今已有三年义龄,义工时长已达38小时。
“(报名后)到了验核酸的地方,负责人告诉我,我只需要检查他们的核酸码和健康码就行了。我本以为这样子很轻松,可是到了才知道我错了。因为有些人并不知道要怎么弄,虽然小喇叭一直在广播,但他们还是很茫然,所以我就需要一一帮他们弄出二维码。就这样子,一个一个地检查,一个一个地帮他们弄,连续了七个多小时,没有停歇。”黄颖宜说起志愿者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内心却感到了一些快乐,这是一种电子游戏和美食无法带来的快乐。”
“我的外公是退役军人,是老党员!我也要出一份力!”
张秋琳是笋岗中学2018届毕业生,从1月7日疫情攻坚战开始,她就在梅园社区、清水河党群活动中心、红岗西村、红岗大厦等地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中去。协助核酸检测扫码,数据核查……哪里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
张秋琳
即使毕业了,她也将笋岗中学的“求真至善”的校训精神发挥到极致。“这个小女孩,今天三个义工时段都报名了,扫码也很给力,中午吃饭20分钟就马上奔赴战场,很积极。”“小小个子的那个孩子贼积极!”社工们对她称赞连连。
据了解,截至1月15日,张秋琳已经奋战在抗疫志愿服务一线超过43个小时。“我的外公是退役军人,是老党员!我也要出一份力!”她总是这样说,小区的爷爷奶奶们也都认识了这个小姑娘。
在老围社区抗疫一线,也有这样一群在罗湖长大的学子们,也为罗湖抗疫注入青春力量。黄照原同学耐心为前来检测的居民登记居住信息,行动迅速,为前来采样的住户节省等候时间;李家杰和周泽懋这两位同班同学兼好朋友,双双来到疫情防控一线,一个负责查验绿码,一个负责查验粤酸码,把守检测现场秩序;廖曼彤同学辅助社区数据组做大数据核查,一个一个核查电话完成得又快又详尽,录入系统也迅速而准确……
初中学生居家期间为防疫人员制作奶茶
笋岗中学八年级2班邓欣桐同学在进行核酸检测时,看到防疫人员站在寒风中,坚守岗位、无怨无悔,为之动容。于是,邓欣桐在居家期间制作了7杯奶茶送到核酸检测点,想为防疫人员送去些许温暖。防疫工作人员对邓欣桐送来的“温暖”表示感谢,但她却认为自己所做的和他们相比起来实在微乎其微,“我只是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也希望深圳疫情赶快结束,让大家能够重新享受冬日暖阳”。
邓欣桐
疫情当前,学校每天都要收集学生们的健康状况和核酸检测信息,这是一项繁杂的工作,细心、责任心、耐心缺一不可。该校八年级8班同学也用自己的方式发挥正能量,自发组成防疫先锋队,联系并督促家长填写健康收集表,并且在与家长沟通时谦逊有礼,认真负责。这不仅展示了笋中学子们的责任担当,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组织与沟通能力。
二年级娃手写祝福卡将感恩延伸到社区抗疫一线
1月13日晚,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小学二年级英语寒假生活指南直播课准点开播。课上,二年级英语组的孟子茵老师携手黄钰桦老师,在解读了寒假生活指南后,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
针对当前新冠疫情孩子们居家生活的处境,两位老师出示了奋战在疫情前线工作人员的图片。图片里有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帮忙拿快递的保安大哥,有维护秩序的社区志愿者,有坚守岗位的警察叔叔,有用网络直播陪伴居家隔离学生的校长老师,还有在看不见的地方奋战的政府人员。接着,老师展示了其他深圳娃疫情期间的行动,最后启发孩子们思考:当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给帮助我们的人写祝福卡!
孩子们很兴奋,稚嫩的小手迅速行动起来,当晚就制作出了两张感恩卡。次日,更多孩子的创意卡片纷纷问世。小小卡片,寄托着孩子们一颗颗感恩的心。孩子们将感谢卡送到医护人员手中。现场收到感恩卡的防疫人员都被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温暖了,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采写:南都记者 谢粤蕾
编辑:罗悦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从讲台到“疫”线,看罗湖教育人的坚守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