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信披造假、遭股民索赔!广东一科创板上市企业被立案调查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科创
原创2022-02-18 18:46

近日,随着A股证券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科创板出现自开市以来首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广东紫晶信息存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消息披露后,紫晶存储股价在本周开盘后迅速跌停并持续走跌。截至2月18日收盘,紫晶存储股价为14.52元每股,较其21.49元每股的发行价格跌幅超32%,较其股价高点跌幅约80%。根据新浪股民维权平台等披露,目前已有数十位股民对紫晶存储发起索赔。

微信截图_20220218155815.png

紫晶存储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成科创板首家被证监会立案企业,遭股民索赔

2022年2月12日,紫晶存储发布《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告知书的公告》,成为科创板自开市以来首家以公司为主体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公告》显示,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有分析指出,一旦调查被发现财务造假,根据严重程度该公司有可能触发退市。

南都记者整理发现,紫晶存储此前已多次因资本运作问题受到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质疑,其上市首年披露的2020年年报就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这也是科创板首单“非标”年报,业内人士猜测证监会立案或针对该次信批。此后,上交所还对该公司发起过3次监管问询,共涉及38个问题,包括大额预付款的真实性、业务模式改变、大客户变动频繁等。

其中,紫晶存储上市后业务模式大变是一大疑点,并随之引起2021年“业绩变脸”,引发股价持续下跌。上市前紫晶存储主要客户以企业、政府、军工机构等终端客户为主。然而在上市之后,公司立即转变为通过设立参股或控股项目公司,再经项目公司或其关联方具体开展业务。一方面,该操作被公司称为导致业绩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质疑这种业务模式变化是否涉及通过部分参股公司成为客户形成关联交易相关风险。

而在大额预付款方面,紫晶存储上市后于2020年向多家供应商支付了大额的预付款项,整体较上年增加250.50%。此前有业内人士评价认为,该公司上市后向多个首次合作方支付一次性大额预付款,违反商业常识。从监管问询来看,对于一反常态的预付款激增,在审计和信披合规层面,公司需要阐明与供应商合作的商业实质、排除双方存有关联关系或特殊利益安排的情形。

据证监会数据,2021年共有超过40家A股上市公司因信披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目前多数案件处在调查阶段。而据证监会发布的2020年案件办理情况显示,2020全年新增信披违规案件84起,经调查表明,其中共有33起涉及财务造假。

根据《民法典》、《证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及其中介机构等因虚假陈述等的证券欺诈行为导致证券投资者权益受损的,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赔偿范围包括:投资差额、佣金、印花税和利息损失等。权益受损的证券投资者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根据新浪股民维权平台披露,目前已有约50名投资者向紫晶存储发起索赔。

“国内唯一蓝光碟量产能力”上市企业光环破灭

除了财务信批方面的问题,作为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市后的紫晶存储在产品和技术层面也屡受投资者质疑。

根据紫晶存储在科创板的公开报告,该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广东梅州市,于2015年9月成立,2020年2月在科创板首发上市。主要生产经营的是一种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产品——蓝光光盘。

相关市场研究显示,虽然蓝光光盘一直是光盘中的尖端产品,但整体来看,随着硬盘存储越来越便利、互联网视频播放越来越普及,全球蓝光播放器和蓝光光盘出货量预计将持续萎缩。尤其在中国的家庭娱乐市场中已经很少能看到蓝光光盘和蓝光播放器的身影。

不过,也有研究指出,在数据成为新的资产要素背景下,企业、政府等相关数据机构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增长趋势明显,而蓝光存储以其优势可以成为一些数据长期保存的高性价比方案,因此在非家庭消费市场仍有较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紫晶存储招股书,其客户以系统集成商、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B端为主,终端客户还包括一些军工和政府部门。

而在国内该市场领域中,紫晶存储一直顶着自主研发、“国内唯一”的光环,其科创板注册招股书中写道,“发行人是国内大陆地区唯一一家拥有蓝光光盘(BD-R)量产能力的厂家。”这也使它在2年前成功登上强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A股科创板。

然而,在光环背后,紫晶存储却存在技术落后、研发计划滞后等问题并屡受质疑。首先,在技术方面,紫晶存储虽然有自主量产蓝光光盘的能力,但其量产产品均为25G存储容量的蓝光光盘,而国际市场上松下、索尼、三菱等已实现200G、300G容量蓝光光盘产品量产,同时还在向更大容量进行研发突破。而紫晶存储在上市时原本公布计划到2020年才能实现100G容量光盘的量产,即使成功也仍较为落后。

更加关键的是,即使是100G量产计划也迟迟未能实现。南都记者根据紫晶存储公司公告整理,事实上紫晶存储早在2016年10月就开始了100G蓝光光盘的研发,并于2017年6月签订生产线。然而因为公司技术方案不断调整、设备更替等原因,该生产线迟迟未按时交付。

微信截图_20220218160037.png

紫晶存储公告中披露的蓝光光盘图示

在冲刺科创板上市阶段,紫晶存储招股书声称供应商已交付生产线核心设备,预计2020年1季度前后生产线即可到位,在完成小规模量产后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量产。然而整个2020年过去,紫晶存储又称因疫情等原因无法实现投产。到2021年初,已有不少投资者向紫晶存储提问该生产线何时落成,并有了“100G光盘可能是骗局”的质疑声。

从紫晶存储最新提及100G光盘生产线进度的于2021年8月发布的2021年半年度报告来看,至报告披露日即2021年8月,100G、200G产线均仍未实现量产。也就是说,紫晶存储当前生产销售的蓝光光盘大概率仍是25G容量水平。“技术难产”或仍在持续。

出品:南都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徐劲聪

编辑:徐劲聪,任先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