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可能就三四个月的事情,没想到会持续比较长。民航业是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波动影响的行业,但同时也是非常能扛的一行。大家随时做好应变的准备,民航人遇到问题都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在接受南都记者连线采访时,这样回顾民航业两年来的变化,“两年多,行业仍然坚挺,机队规模在发展,信息系统、服务旅客的流程在进步,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于行业的帮扶政策也在不断出台,我们对行业发展更有信心,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被战胜的。”
关注精准疫情防控和民航绿色低碳建设
今年是王煜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的第五年。这五年来,他的提案围绕国家中心任务展开,聚焦民航、旅游等熟悉领域,涉及空域体制、发展入境游、精准疫情防控、建设绿色机场标准等方面,其中“推进绿色机场建设”已被列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发展入境游”在得到各方关注的同时,也被纳入了《“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全国政协委员王煜接受南都记者视频连线采访
“很高兴看到我的提案发挥了作用。”王煜称,“今年我的提案进一步围绕行业展开”,包括“呼吁全国统一防控政策”、“呼吁民航业的金融纾困政策”、以及“呼吁建立绿色机场标准”几份提案。经常出差的他发现,各地健康码不一,防疫标准也不同,给大家出行带来很多困扰。他提出,我国大数据建设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建议把散落在各地的信息规整起来,形成全国统一的精准疫情防控标准和数据平台,方便旅客出行,对经济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
另外,民航领域的节能减排,也一直是王煜关注的重点。他发现,出于交通便利、完善基建、维护城市形象等各种需求,各地正新建、改扩建大量机场,很多机场越建越大,旅客需要提前到机场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航空运行成本也更高,这些发展到最后都不利于旅客乘机体验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为此,他在提案中建议,在中国民用机场协会《四型机场绿色性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形成国内机场绿色发展的行业评价标准和体系,结合实践做进一步细化,提升机场便利性,制定“科学合理、技术适用、经济实用、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方案。此外,他还补充称,当下航空时刻资源越来越有限,如果能够高效使用时刻资源利用率,也将有助于节能环保。
增开中西部航线,个人出行需求恢复最快
受连续两年的新冠疫情冲击,民航业持续亏损。数据显示,疫情以来全行业已累计亏损达1817亿元,其中航空公司累计亏损1491亿,占比高达82%。根据航司的公告,南航、东航、国航均预计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约超百亿元。而得益于精细化管理提升效率,春秋航空预计2021年将实现扭亏为盈,盈利3500万~5200万元。
“两年来,航空业受疫情影响比较大,本身刚性支出、固定资产投入也较大,人力成本也很高,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信息化投入,平衡好增长的员工人数和控制成本。”王煜对南都记者表示,春秋航空的总体表现较好,主要得益于国内庞大的内需市场,“春秋定位在个人出行领域,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领域。因此在行业复苏进程中,这个市场恢复最快、最早的。”在他看来,国内疫情一旦好转,恢复式出行反弹还会很强烈,出行需求也会大量释放。
疫情发生至今,开辟更多的航线,都是春秋航空的重要战略。“疫情到现在,我们开辟了80多条中西部航线,去年一年,我们光在西北就开了10几个新的支线航点,到敦煌、嘉峪关、延安等,开辟更多中西部航线,能够将东西更好地联通起来。”王煜告诉南都记者,疫情以来,个人出行量并没有缩小,大家更渴望亲近大自然,出行需求旺盛,在后面也会大量释放。目前,国内三四线城市还有很大发展潜力,今年还会通过扩张供给和产能,满足市场需求。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王煜曾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在两会提案中提及“发展入境游”。2022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分步有序促进入境旅游”,“审时度势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受到很多从业者的关注。王煜认为,目前航空公司要在人员、机队上做好积极准备。”
延长航司纾困贷款期限,扩大适用范围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疫情影响的挑战,亟须平衡好防疫和经济发展关系。2022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指出,今年将围绕扩大国内航空需求,科学精准防控疫情,深挖航空市场潜力,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优化提升服务质量。在疫情不出现反复波动的情况下,力争实现行业整体扭亏增盈。
“2022年情况仍不容乐观,国际航协预判到2024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王煜在提案中指出,目前新的变异病毒肆虐,民航业还要遭受油价汇率波动、地缘政治、高铁竞争等多方面不利因素的叠加冲击,需要继续得到金融支持。
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30日,国内上市航空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平均流动比率仅为0.49。“而民航业至今依然受疫情持续影响,一旦一年期纾困贷款到期之后,航空公司需靠‘借新还旧’的方式来维持,这样更容易造成资金链的断裂。”为此,王煜建议,继续为航空公司提供纾困低息贷款等金融支持;将现有的纾困贷款期限从1年期延长至3-5年期;扩大纾困贷款使用科目范围,缓解航司燃眉之急。
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其中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10条,针对民航业纾困扶持措施5条,涵盖了财政补助、税费减免、金融信贷、疫情防控等政策措施,聚焦民航受疫情影响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加大、疫情防控支出压力大、经济效益严重下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等突出问题。诸如“鼓励符合条件的航空公司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航空公司多元化融资渠道。”
“这个政策很好,大部分都适用于航空旅游,其中融资相当于为航司救急、‘输血’”。王煜对南都记者表示,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特效药研制出来,航空业复苏在望。因此,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进一步完善融资等金融支持政策,不仅是应付眼前需要,也是为将来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甄芹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2全景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