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孙小鹏 实习生 谭家怡 日前,南都记者从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官微获悉,大湾区大学按照“一校、两区”规划设立松山湖与滨海湾两个校区;近日松山湖校区第一标段开标,意味着项目将正式动工建设,其设计方案首次全面公开。据了解,东莞正站在“双万”新起点上,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举全市之力筹建大湾区大学,助力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大湾区大学按照“一校、两区”规划设立松山湖与滨海湾两个校区。
记者了解到,大湾区大学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办学经费由东莞市财政全额供给。大湾区大学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重点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新一代信息技术、理学、金融管理等6个方向开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拟开展本科生、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全日制学历教育,预计教学区将于2023年上半年完成建设,到2030年在校生将达1万人左右,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比例约1:1。
松山湖校区总建设的用地面积为256亩,约17万平方米。校园周边各类高等院校、大科学装置、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云集,是产研融合、创新实践的优良沃土。未来,校园将利用这一平台,深入实施“学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育人机制。
松山湖校区总建设的用地面积为256亩,约17万平方米。
校园将深入实施“学校+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龙头科技企业”的“科教产合作”育人机制。
在校园设计上,大湾区大学积极探索符合新型研究型大学定位需求的建筑形态。设计方案中保留了中部完整的自然山体及植被,形成校园绿芯。中部“湾”作为大湾区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采用了环形结构,既象征了开放进取的校园精神,更有机联动了校园东西两区,助推教学与产研的高效互动,实现覆盖“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融通全链条创新体系。建筑内部设置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创新服务中心等功能,实现无边界的学术交流与思维碰撞。
一芯一湾空间内核。
设计理念遵从开放包容“一芯一湾、两区双轴”的校园格局,既尊重本土地域气候需求,也展现国际化的校园风貌。“一芯一湾”向西延展出“春华大道”教学生活轴,串接教学生活组团的教学实验、文体活动、学生宿舍功能板块;向东延展出“秋实大道”产研发展轴,串接产学科研组团的产研实验、学术交流、教师周转房功能板块。而双轴进一步在城市格局上向外延展,教学生活轴向西导向大岭山镇,产研发展轴通向东侧TOD开发地块,将空间轴线导往松山湖水库,校园整体格局与外部城市发展和谐相融,有机共生。
两区双轴有机生长。
友好衔接外部城市环境。
此外,校园功能组团分布合理,建筑造型既各具特色,中心对称彼此呼应。各组公共建筑通过室内中庭、户外庭院、屋顶露台提供不同空间体验的共享交互空间,而建筑之间的校园空间构筑校园师生交往脉络,并提供弹性发展用地。定位新型研究型大学,各项低碳、智慧新兴技术也将应用于校园建筑系统之中。
图片:来源于东莞市大学筹建办官微
编辑:孙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