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正式启动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政务
原创2022-03-23 19:59

南都讯 记者何生廷 去年12月,第一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颁奖仪式暨中国法治实践与发展青年论坛在广州举行。

南都记者从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获悉,第二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正式启动,将通过该赛事在法学教育发展研究领域加深合作,联合打造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法学教育品牌,全面助力培育高质量法学人才。

图片1.png

第二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正式启动。通讯员供图

2022年3月22日,在人工智能法律应用暨小包公•法律AI乔迁典礼上,广东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姜滨、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书记杨晓生、广东省法学会信息通信法学研究会会长张永忠、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燕玲共同宣布启动第二届“小包公杯”粤港澳大学生法律实证分析征文比赛。

在会议上,王燕玲介绍,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施“科技强检”,建设“智慧法院”,推动法治信息化,保障司法公平正义。在这一背景情况下,在我国法学泰斗高铭暄教授、樊崇义教授的指导下,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和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成立了产学研平台——小包公•法律AI。

成立6年来,小包公•法律AI专注于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深入运用,先后获得核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2项,新增受理发明专利7项,成功研发出包含企业合规大师、智能量刑预测、智能类案检索、智能法规检索、实证分析平台等在内的八大AI产品。

人工智能如何与法律结合?对于这一问题,王燕玲介绍称,当前我国法律法规数量多,更新快,“为此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让法律知识、法律法规、案例随手可得,易懂且易用。”

除此之外,还能协助规避业务上的法律风险,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技术,强化智能共享,法律大数据、智能自动监测法律风险,实现业务的全流程、可视化的法律风险精准监测。“让法律数据多跑路,让人工流程更简洁,让决策支持更可靠,让法务监管更全面。”王燕玲说。

王燕玲告诉南都记者,以危险驾驶罪为例,通过对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比如血液酒精含量、被告人职业、学历、性别、年龄段、被判罚的刑期、是否缓刑,得出一份研究报告,进而可以看到广州的危险驾驶罪发展趋势。

会上还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由小包公•法律AI创始人王燕玲与广州玩具和礼品行业协会会长林伟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服务联盟副秘书长林佳丽,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方将结合各自的业务特点,实现强强联手,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合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编辑:何生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