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 陈杏花 4月21日上午,深圳市坪山区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区长赵嘉代表坪山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翻阅报告可以看到,过去一年,坪山区着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提质。
2021年,坪山区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各项经济指标大幅提升。数据显示,坪山区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910.6亿元、增长11.7%,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481.5亿元、增长15.9%,两项指标增速均排名全市第三;规上工业增加值达485.1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1.2亿元,增长19.2%,增速排名全市第二;在新增减税降费18.2亿元的基础上,全口径税收收入达146.5亿元、增长31.1%、增速排名全市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64亿元、增长26.9%、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破千亿
“建设创新坪山、打造未来之城”,这是坪山当前的奋斗目标。作为深圳产业大区,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集聚区,坪山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创新动能上做了不少工作,取得较为亮眼的成绩。
2021年,坪山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390.3亿元,增长6.9%,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2.9%,“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等三大主导产业规上企业产值破千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速;中芯国际8英寸线成功扩产、12英寸线启动建设,荣耀制造中心建成投产并获评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全市首个石墨烯产业园正式揭牌,制造业竞争力持续增强;企业版民生诉求系统上线试运行,累计解决企业诉求2200余项,区内首座500千伏智能变电站建成投产,产业配套日益完善。
过去一年,坪山区创新动能更加强劲。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至7.8%。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1家,增长25%。国内专利授权总量达9275件,增长21.9%。全区高层次人才、博士人才分别增长30%和39%,累计达759名和1125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3家,累计达31家。
期间,全新机制的医学科学院(筹)正式挂牌,深圳创新创业学院开学招生,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61.3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98.7%,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4.8%。7家企业入围中国上市公司创新500强。
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获评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如何提升城区规划建设水平,成为坪山近年来的主攻方向之一。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坪山高水平推进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完成燕子湖等12个片区统筹实施方案编制,整备土地2.5平方公里,新增城市更新单元计划立项5个、规划批复7个、实施主体确认6个,城区开发全面提速。
此外,完成88个城中村综合治理和专业物业公司入驻,完成16个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34个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县域节水社会创建以全省最高分通过验收,城区治理更加精细。建成运行时空信息云平台二期等18个信息化项目,投入试运行住宅小区“高空抛物”智能监测系统,新建多功能智能杆474根、5G基站145个,城区建设更加智慧,并获评2021中国领军智慧城区。
值得一提,过去一年,坪山交通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地铁14、16号线建设提速,深大城际、深惠城际大鹏支线正式动工,云巴1号线一期主体完工,“坪山-福田”快捷线重启运行。坪盐通道、外环高速二期、宝坪路等对外战略通道陆续通车,聚龙路、龙田路等44条区内道路先后建成,金辉路等15条断头路全面打通,全年通车里程达49公里,超过去4年总和。全区道路总里程达440公里,路网密度提升至7.3公里/平方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4100余个。
保障和改善民生,九大类民生支出占比近八成
去年,坪山特殊工时管理改革等5个项目纳入全市首批综合改革试点清单。民生诉求响应机制、“信用+执法监管”“远程喊停”等改革举措获全国推广,深化改革成果丰硕;深圳出口加工区升级为全市第三个综合保税区,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建成运营,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等项目启动建设,开放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过去一年,坪山在教育、医疗等九大类民生支出达126亿元、增长22.7%,占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本级支出比重近八成,其中教育支出42.7亿元,增长65.8%;医疗支出11.9亿元,增长15.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4万元,增长12.3%。
教育方面,14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学招生,新增公办学位1.68万个,小一、初一公办学位保障率全市领先。医疗卫生方面,平乐骨伤科医院总院区和福田分院开业运营;新增运营社康机构6家,社康服务网点实现社区全覆盖;千人床位数和医生数分别增至4.9张和3.8人。
文化事业方面,坪山图书馆获国际图联“绿色图书馆奖”亚军,坪山文化馆开馆运营,图书馆少儿馆完成建设,新增城市书房2家。大万世居特色文化街区正式开街,东江纵队纪念馆完成改造,区足球公园投入运营。首届市民文化节、体育节成功举办。
住房和社会保障方面,全年供应住宅用地7.1万平方米,新开工住房面积167万平方米,筹建租赁住房1万套,筹集建设公共住房5558套,供应2315套。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0.39%。区敬老院、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主体建设,长者助餐服务实现社区全覆盖。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近年来,坪山致力于建设生态坪山。数据显示,2021年,坪山31条河流按河长计算优良水体比例提高38.9个百分点,19条干支流水质年均值全部达到地表水IV类及以上标准,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PM2.5年均浓度降至18.8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新增中心公园大草坪、横塘湿地公园等5个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6.5%。
污染防治取得新成效。建成国内首套精准截污系统,完成小区正本清源改造566个,修复改造污水管网38公里,污水收集率提高18个百分点、达到80%,进厂生化需氧量浓度提高43%。开展“利剑五号”专项执法行动,淘汰重污染企业2家,治理“散乱污”企业60家。
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完成全市首例涉河道古树的抢救复壮,城区森林覆盖率达44.7%。坪山儿童公园开工建设。新建绿道6.8公里、碧道17.5公里,完成22条主次干道绿化管养提升。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比亚迪“零碳园区”项目正式启动。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新增装配式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建成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7个,改造垃圾转运站13座、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491处。
编辑: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