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全面推进碧道建设,惠城喜获1000万“碧道红包”激励

南方都市报APP • 惠州大件事
原创2022-04-27 23:11

南都讯 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郭彩丽 全力打造惠州靓丽水生态名片,把碧道建设打造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好去处。广东省河长办近期对2020年、2021年两个年度万里碧道建设成效明显的24个县(市、区、镇)予以激励。其中,惠州市惠城区入选激励名单,将获得1000万元奖励。

依托惠州特色岭东雄郡山水,打造“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水草丰美、白鹭成群”的碧道网络,使之成为连通北山南海的生态碧廊、城乡人民生活好去处的文化纽带、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纽带。据惠州市河长办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惠州已建成82.36公里碧道,2022年将继续推进超80公里的碧道建设。至2025年,全市计划建设碧道公里数不低于210公里。

大湖溪碧道.png

惠城区大湖溪沥碧道

大湖溪沥位于惠州市惠城中心区东部,在文头岭一带与新开河相交,是流经水口大湖溪片区最繁华区域的主要河涌。

据惠州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曾经的大湖溪沥河道两岸杂草丛生,河水几乎成墨绿色,并不时散发出淡淡的腐臭味,此外,河道沿线路网、景观生态环境未能有效梳理、整合,导致大湖溪沥呈现一片“脏乱差”现象。

为改变大湖溪沥“脏乱差”现状,惠州市于2020年投资建设了大湖溪沥碧道。大湖溪沥碧道为城镇型碧道,总长3.3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700万元。该碧道项目采取了清淤疏浚、截污治污、生态修复、景观绿化等一系列工程措施。目前,周边污水不再排入河中,碧道两岸风光全面重塑。项目在利用原有湿地、保留大部分鱼塘的基础上,通过种植低维护成本的乡土植被和水草、建设亲水栈道等,结合河道自然生态系统及本土文化脉络,精心打造了绿岸悠情、荷塘月色、常春湖、曲水湾四个主题景观段,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处观赏性较强的生态滨河景观空间。大湖溪沥碧道项目建设,改善了区域水环境和周边城市景观风貌,两岸呈现人水和谐的滨水生态景观,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人欢”的目标。

博罗沙河碧道.png


博罗沙河碧道龙舟广场

惠州博罗县石湾镇沙河碧道为城镇型碧道,建设总长4.3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1606.78万元。设置有东坡文化广场、彩虹桥、儿童游乐广场、龙舟公园文化广场、历史轴线广场、亲水平台和门楼等文化载体。

据悉,石湾镇端午龙舟习俗,自明朝起相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并于2013年11月列入“广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罗县结合浓厚的龙舟文化,将龙舟公园纳入到沙河石湾段碧道中。龙舟公园采取“堤景结合,美化堤岸”的设计理念,突出赛龙舟的传统习俗,使石湾镇的沙河碧道和休闲观光带串联起来,为“石湾龙舟”注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精神,将“石湾龙舟”推升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该碧道项目的建设充分展现了博罗本土良好的水乡文化形象,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亲水场所。

大亚湾碧道.png

大亚湾区晓联河碧道

惠州大亚湾区积极挖掘近海水域美丽生态资源,通过碧道建设,探索“四季兴,全域宜”的发展之路,继续擦亮具有滨海特色的靓丽水生态名片,助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大亚湾区晓联河于小径湾西侧山脚处入海,沿岸主要为村庄及居民生活区。大亚湾晓联河碧道为城镇型碧道,建设总长2.8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400万元。该碧道项目通过增设污水管网、河道清淤进一步改善了河道水质,新建防洪堤提升了水安全,修建景观陂头、岸坡绿化修复了水生态,建设亲水平台、凉亭、休闲绿道美化了河道景观,打造了多处“网红打卡地”,有效带动了沿海地区绿色生态经济发展,构建了生态活力的滨水经济带。

编辑:黄海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