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鸿飞谈娱乐圈“白幼瘦”审美:艺术要有颠覆性,美女也一样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娱乐
原创2022-04-30 23:53

杂技与雕塑的“跨界碰撞”,会产生怎样的奇妙火花?近日,由广东卫视打造的原创杂技文化节目《技惊四座》第二季正播得如火如荼,节目助力中华传统杂技艺术破圈,也与本土艺术家来了一次跨界合作。节目年度大奖的奖杯,便出自著名雕塑家、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之手。

微信图片_20220430141032.jpg

许鸿飞这次为节目特制的奖杯,还是一如既往地选用他最具代表性的“肥女”艺术形象。在传统印象中,杂技需要灵活纤巧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完成动作,杂技演员在很多人心目中也是体形纤瘦的,而许鸿飞奖杯中的这位可爱的“肥女”,用单手撑起整个身体,展现酷炫无比的顶技动作,竟莫名给人一种惊喜、眼前一亮的感觉。许鸿飞为何如此钟情“肥女”,他的设计出发点又是什么呢?

近日,许鸿飞在其工作室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畅谈他与杂技节目第一次“跨界合作”的缘由;对于大家一直纠结于他创作的“肥女”形象迥异于大众追逐的“白幼瘦”审美,他表达了犀利的看法。近年许鸿飞带着他的作品在数十个国家展开世界巡展,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怎样让中国艺术、广东艺术达到更好的海外传播?许鸿飞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奖杯造型的灵感来自哪里?

“要给人一种惊喜和期待,

动作要高难度和有美感”

许鸿飞从事雕塑艺术创作三十多年,创作了大量具有个人风格的雕塑作品,其中凸显个人艺术风格的“肥女”系列作品,以诙谐、幽默的雕塑语言,雕刻一个个让人喜闻乐见、妙趣横生的生活情景,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技惊四座.JPG

这次为本土综艺《技惊四座》设计年度大奖的奖杯,其形象不出所料,正是一位神情可爱、动作炫酷的肥女。谈到设计灵感,许鸿飞表示:“因为节目叫《技惊四座》,首先要给人一种惊喜和期待,动作要高难度,有惊险感,也有美感,通过作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许鸿飞带着南都记者游走于他的工作室,他的很多经典雕塑作品都有这样的造型:飘逸的、凌空的、人物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来的,当中《技惊四座》的奖杯也用到了杂技的这一特点,单手顶技这样一个充满力量感的造型,很接近他的作品风格。所以在制作这个奖杯上,十来天的功夫,一座艺术风格明显的奖杯便诞生了。

“如果单纯做成一个苗条的、瘦的杂技演员表演的动作,就很稀松平常了,因为大家都熟悉这样的形体,没有辨识度,而这种胖的体形,用手撑起来,做出一个饱满而有冲击力的造型,更加令人惊奇,让你永远会记得。”

《技惊四座》作为广东原创综艺,许鸿飞也是一名广东人、广州人,这次“跨界联动”,蕴含了他的乡土情怀。他说:“这档节目出自广东,我也是广东的艺术家,可以纯粹发挥广东艺术家的特点,用我的表达语言,一看就知道是我的作品,赋予这个作品的意义,也是广东人做的。”

许鸿飞其实也为许多奖项制作过奖杯,每一个奖杯都契合它所对应的元素和象征。当一个艺术家开始介入的时候,那些奖杯就已经不是单纯的工艺品,许鸿飞表示:“我要打破普通工艺品、行货产品的概念,要把一座奖杯变成艺术作品,他是出自艺术家的。”

为什么钟情于肥女形象?

“不要再纠结于胖与瘦的问题,

肥女的回头率可能是300%

对于他情有独钟的艺术形象,为什么是胖而不是瘦的问题上,许鸿飞有些无奈地表示,他已经被问了二十多年。在他看来,瘦的、古典的美女造型,他同样能雕塑得很好,这是技术,但是往往人们很少能记住这是谁的作品。

“艺术要有独创性、独特性,有艺术家的风格和想法,给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作品。太少艺术家是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谁的。”许鸿飞说,“我们还在纠结胖与瘦的问题,太表面了。怎么不做一个瘦的?瘦的我已经做得很好了,我做出来人家会感觉那是别人做过的,你在模仿别人。我们有那么多艺术家为什么走不出去?因为我们没有原创的东西,没有创造性,我们没有为世界贡献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只有创造性的艺术,人家才会尊重你、接受你。”

因为首次与娱乐节目跨界合作,许鸿飞也被问到娱乐圈中众人追逐的“白幼瘦”审美观,他对此有何看法?许鸿飞谈笑风生道:“说到胖与瘦的问题,瘦很正常,我曾经做过选美节目的评委,我评完立刻就离开了。他们问我:为什么不跟得奖选手们合影?后来我一看,才发现冠军就坐在我旁边。我说:原来你是冠军,我都忘记了。因为我发现通过化妆师的化妆,每个人都是一样的,我只认得牌号。”

“就像艺术品一定要有个性、创造性、独特性一样,我们的女孩子也应该这样。我曾经认识一个女孩,300斤,她也很开心,她说她跟男朋友说,你千万不要后悔,因为美女走在街上回头率是100%,而她走在街上回头率是300%!”

广东艺术怎样走出去?

个体的价值输出更能带来回报,

大胆反映中国人的快乐自信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许鸿飞带来的重点提案是《讲好中国故事 助力文明交流》,在他看来,中国的文艺家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交流,要大胆突破一些传统思想。

微信图片_20220430141018.jpg

“每一门艺术,一定要有人、名人明星的出现,就像娱乐圈有成龙这样的明星,杂技也需要有名人明星。我们平时有太多群舞、群体的演出,我们应该多一些个体的价值输出,大家才会记得。”许鸿飞坦言,他每一次海外巡展,都会告诉世界“我是中国人、广东人、广州人”“这是我的作品”,他希望通过这样,改变一些外国人的刻板印象,“中国人不是严肃死板、没有幽默感、没有笑容的,怎么这些肥女身上都有呢?中国也有这样的艺术作品,反映人们自信、幸福、快乐和幽默感的作品。”

他认为,无论杂技还是其他艺术的对外传播上,要做到“走出去,走进去,请出去,请回来”这四步,要真正走进外国民众的心里,让别人全方位地认识你、接受你,而不是走走过场。

采写:南都记者 蔡丽怡 实习生 周祖儿

编辑:刘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